李贽曾说:人人皆可以为圣。而彼特拉克则说: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树我就够了。
成圣,成人,都可选择。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成“人”。
何以成“人”?还是作家说得好,读好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指万卷文化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留下的灿烂的文明成果,它让人明智、聪慧、深刻、庄重,自然要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仅可能地多读,选那些经典的有益地来读,以壮大我们的书本知识。
但只满足于“有字之书”,无疑是愚蠢的,正如唐僧师徒,竟认为迦叶、阿难给“无字之经”是戏弄他们,却不知“无字之经”是禅宗的精髓所在,比“有字之经”高级。
读“有字之书”固然重要,然而读“无字之书”更是非同小可。“无字之书”指自然之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生活之书,它使人宽容、警醒、执着、友善。“无字之书”要求我们不仅要“眼观”,更要“脚行”。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在行万里路中,深思细悟,才能积攒人生的经验、灵感、勇气与力量。
读“有字之书”主要是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与修养,读“无字”之书,则是让我们读懂自然与社会,读懂生活与人生。我们不仅要“为学日益”,而且还要“为道日损”,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无为”至境。 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心灵之书”更丰富、更深邃,更具有人性的温度和真理的光亮。
我们要成为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一定要读好“心灵之书”。“心灵之书”要求我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提高自己,关注内心世界,注重精神成长,养成良好的情感、思想、精神和人格。 处于功利世间,我们难免会染上尘埃,我们将面对各种诱惑,千万不能步祁同伟的后尘。
如何读好“心灵之书”?一要自知,也就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地发现自己,因为“自知者明”;二是反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三要深刻解剖自己,向鲁迅学习。他曾说“我时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是更严厉地解剖我自己。” 这样做,就是阅读“心灵之书”。
人要成“人”是一段很长的过程,我们要像释迦牟尼那样读经、苦行、托钵、化缘,最终,在菩提树下仔细阅读“心灵般若”,这样才能成为觉悟之人,成为真正的人。既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又拥有行走自然、社会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还拥有美好的人性与崇高的品格,这样就可成为拥有无比的尊严和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的真正的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