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太有名了。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苏东坡,因为苏东坡已经化作中国人的日常。
在许多城市,有许多公园、许多路、许多菜都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
尤其在杭州,西湖边有一条堤,叫苏堤;有一条路,叫东坡路;有一道菜,叫东坡肉。是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里,我们的生活里,都有苏东坡的影子。
如果我们识字,念过书,那么,我们的话里,我们的思维里,也会有苏东坡的影子。
青年失恋了,不管合不合适,总会用苏东坡的句子鼓励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
中年人一次次面对分别,经历各种不如意,也会用苏东坡的句子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我们面对大江大河,心潮澎湃,很自然地会想起苏东坡的句子抒发一下心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的一些经典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我们用它,自己不觉得突兀,别人也没有压力,大家都感到那么自然。
可是,大部分人对苏东坡的了解也就停留在“日常”。
大部分人对苏东坡的了解停留在一些概念上,我们从教材的注释里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再让我们多说些什么,我们也无从说起了。
我希望大家一点一点地真正走近苏东坡,如何走近?
走近苏东坡,第一步可能就是读懂他的诗词。
有人背了许多苏东坡的诗词。背诵本没有错,但是,他们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经常是忘了背,忘了再背,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他们并不知道苏东坡的诗文究竟好在哪里。
他们并不知道苏东坡的诗文既写家长里短,也写社会人生。
他们并没有体会到苏东坡的诗词所思所想毫不掩饰,读起来酣畅淋漓,代入感极强。
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苏东坡写文章讨厌内容空洞,讨厌堆砌华丽的辞藻,他的文章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他们并不了解苏东坡的创作不顾守老一套,他的借鉴没有门户之见,好的就吸取,他喜欢创造,喜欢开辟新的格式和风格。
我们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喜好、性格,了解他的格局、视野、情感,了解他的生活经历,甚至包括了解他的朋友,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他的作品的。
同样,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了解作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苏东坡的相貌一般,“颜值”并不是特别高,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爱他,把他放
心里。
因为……
他是那么重视知识,崇尚科学。
他对待家人和兄弟是那么友爱。
他是那么忧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他是那么渴望改变世界,总想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
他有时那么“轴”,讲原则,不随便妥协,似乎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明哲保身,
对了,他还那么热爱生活。
人生为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很多人说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什么是懂得生活,是懂得吃喝玩乐吗?苏东坡是爱吃,但现在有几个所谓美食家能举起铲子,做出几道流传千古的名菜?苏东坡是爱游玩,但现在有几个所谓旅游达人能够写出那么贴切细腻的感受?苏东坡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困苦面前,他也会有忧伤,会借酒消愁。但是,他总能在穷困艰难里找到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他的“爱生活”。
其实,我们读苏东坡,不要有太重的功利心。
可能你读了,你在考试的时候,有关苏东坡的考试题还是做错了,那又怎样?走近苏东坡的意义,不止体现在分数上。
其实,我们读苏东坡,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我们读古诗词,读苏东坡,主要是通过苏东坡来发现自己,发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独特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复制苏东坡的人生,何况时代也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同样可能要面对春天的消逝,面对朋友的离去,面对病痛的折磨,面对故乡的渐行渐远,也可能面对灾难的不期而至……这时候我们可以想想阅读过的苏东坡,想想自己的朋友苏东坡,想想他是怎样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苏东坡启发了很多人生。他告诉走近过他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世俗越粗糙,越要审美地生活。
幸会,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