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列表页

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

2025-08-05 04:01:06各类稿件

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零”开始认识价值转化,从“一”开始实践价值革命》。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殿堂,是青春绽放光彩的地方。在大学这个塑就灵魂的殿堂里,我们一代代莘莘学子都在寻求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探讨理论,我们更注重实践理论,让青春在科学求解价值方程中闪光!我们常说“欲海难填”,在客观世界里,满足个人私欲的“海”更加难填,那怕你真的有了一个已满足私欲的“东海”,因为你是为的个人(包括你的子孙后代和亲属)吃喝玩乐的“海”,还是不会改变你的物生价值的,只有当我们把正当劳动创造的富余的价值去由物生价值的正价值转化成人生价值,我们拥有了“东海”的财富才会融入“太平洋”、汇成“太平洋”,构成人生价值无限辉煌的“太平洋”。

  这学期我选修了《人的价值学》这门课程,在本课哲学作者罗范懿老师的带领下,我领略了文化长征路上著述《人的价值学》的艰辛与神圣,今天也看到了这一哲学思想在教学上的成功,让我懂得了物生价值的有限性与人生价值的无限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在追求不凡与卓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基于此,确切认识与区分物生价值的正价值和负价值、进而把富余的正价值转化为人生价值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因为实现转化,这个世界才会安宁、才会太平,人们无需借助武力而是通过自觉文明的渠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人心平衡,社会和谐美好。

  《人的价值学》把人的价值分成两部分,物生价值是基础,人生价值是目标,基础的物生价值,因为私欲的满足,分别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甚至非法劳动创造的,即又分为正价值和负价值,还有无价值。每当想到这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让我颇有感触的事情又历历在目。还记得在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我们国家领导人迅速调动人员展开了大救援,多少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视死如归地冲到了死亡的最前线,他们把生命的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创造了他们奉献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绚丽多彩的人生价值。而远离灾区的我们,又何曾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呢?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做到了。在举国悲恸之际,我参与发起爱心行动大号召,呼吁所有人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在那一次的哀悼会上,在院长沉痛的讲话里,我的眼睛模糊了,整个世界寂静无声;在那一晚的祈祷声中,我安静地捧着点燃的蜡烛,为灾区人民祈福;在那一段日子里,我总是围在校园里的募捐箱旁打转转,激动地看着那些处于灾难中的人们得到的一份份生存希望,激动地看每个人在捐款箱前的义举,这种义举原来正是一场人们心灵中波澜壮阔的价值革命,即每个人都在悄然改变自己原本属于自己享用的“私房钱”的物生价值的性质,一念之间,把她转化成了自己奉献灾区人们共享的一份至高无上的人生价值,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各自贡献的物生价值的正价值也是渺小的,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便是一股力挽狂澜的力量。身为大学生我意识到了,我也做到了,那艰难的几个月里,我最大程度地省吃俭用,把储蓄下来的钱全部捐了出去,在发挥了这些有限的钱应有作用的同时,我同时在积聚了无限的人生价值,虽然还只是垒了一小块“积木”。

  可是,现在社会对灾区捐款的使用透明度议论激烈。当电视媒体不断地告诉人们哪位人物捐了多少钱的时候,我们心中也总会有那么一丁点的疑问,这些钱真的会到灾区人民的手中吗?其实,我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社会上总会残留着一些腐败分子,官场上的贪污受贿更是难以灭绝,而这些腐败分子,正是走向人生负价值的最低谷。面对着抗震救灾的捐款,有些良心尽丧之徒竟会私自挪用,殊不知他们所挥霍的是好心人的血汗和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们活下去的生命支撑。在电视台屏幕亮相的巨款价值转化中,也有不明老板钱的来源是否为物生价值的正价值,是否正当劳动得来还是剥削或非法所得,那笔捐款巨资能否计入他的人生价值?何况有些捐款后来不到位,实为借捐款在公众面前为公司产品打广告,要是真的原本属负价值的捐款数目又拿来欺骗公众,这不成负价值的负价值了吗?人心难测,社会万象,急需要一种价值哲学思想来净化和公平这个大千世界,《人的价值学》应运而生,并给我们揭示了人的秘密,让我们初涉社会的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我真是三生庆幸!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大凡实现物生价值正价值转化为人生价值的人们,真正是一次革命。他们在扼住欲望的咽喉,他们懂得知足常乐,他们懂如何将欲望转化为追求高尚人格的动力。社会尊重个人的生存和享受权利,小康生活中先富的人们更是明确了物生价值正负价值的区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样:一个人“要么是只兽,要么是个神”。我们为灾区人民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们有着一颗爱人之心,懂得奉献与社会和谐之美,而那些贪赃枉法的社会败类,简直禽兽不如!现在,我生活在舒适的校园里,我总是在要求自己学会分享与互助。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农民的女儿,父母缴自己上大学经济上也有压力,还每年搭帮各种奖学金来资助,当前谈不上为国捐躯或为民请命,可是,我在乎在平时的生活里行美德、聚价值,在同学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宽容大度,微笑大方我不求轰轰烈烈地创造人生价值,但我可以在平凡的小事里把物生价值中的正价值不断转化为人生价值,积累自己的高度,我不甘心寄居于无价值的人生,更不应向负价值的深渊陷去。

  老师在《人的价值学》中说:“普世人生价值′的创造不是梦,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实现靠大家共同铸就!”我想,作为祖国新一代的生力军,作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后备力量,我要把青春融化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将理论付诸行动,让青春在科学求解价值方程中闪光,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创造人类最最崇高的“普世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来自……我的题目是“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我想要用一句话概括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支军队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个国家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核心价值观是一盏启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核心价值观是汩汩甘泉,哺育着我健康成长;核心价值观是温暖的阳光,用她的光辉激励着我昂扬的斗志……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我认为是这样的,站在时代的前沿,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监督的人生信念,有对社会承担责任的追求。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是军队当前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那些被历史讴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大多是“精忠报国”“扶众安民”的典范,对全民族、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光辉。(爱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学是成大学问的地方,因此要潜心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思想,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去学习, 只有思想提高了,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是持久并且艰苦的事,这要求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坚定不移的恒心。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那我们是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储能,只有储够了能量,才能厚积薄发,积极勇敢的去面对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怎样适应,怎样创新,我想只有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静观其变,以静制动,让知识作为我们奋斗的武器,从而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使国家不断发展富强!(学习)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祖国需要人才,我们大学生要确实做到学有所成,有所作为,报效祖国,就必须把学习和提高思想结合起来,将知识和思想加以传承和创新,形成一股更有价值的文化思潮。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无前途的专业,只有没前途的学生。不能改变环境,可以去适应环境;不能控制他人,可以掌握自己;不能预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不能样样顺利,你可以事事尽力;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可以拓宽它的宽度。面对生活选择微笑,面对失败选择奋起,面对欺骗选择反思,面对弱者选择帮助,面对病魔选择驱除,面对死亡选择自然。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做一个有志向,讲诚信,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必定会实现祖国的长足发展,使社会长治久安。(做人)

  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是祖国伟大复兴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定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上高奏一曲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壮丽凯歌。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成才)

  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百分之五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我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注定不能体会那百分之五的精彩,而要承受更多的痛苦。邓稼先,海伦-凯勒--一切先进人物无不以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上勇敢前进。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本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武德文化与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想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生涯,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学习当代核心价值观并予以践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的品格,弘扬乐于奉献、友爱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自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来引领自己立身做人、立志成才和立业为民。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教员方永刚说过:“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它,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一生践行它。”今天,要以方永刚为榜样,从自身开始学习、信仰、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新世纪新阶段,面对这充满机遇的新世纪远航,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让我们把崇高的人生理想放飞在辽阔的蓝天,让我们能为铸就共和国辉煌的明天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民)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人生定位在哪里,心里装的坐标图;人生路线在哪里,顺着路标一直走;人生态度是什么,理想信念当导演。

  明天的我将会怎样,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 篇3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对,4月5日)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所说的《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古人对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迫害,逃亡国外。逃亡期间,他的臣子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他。有一天,重耳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饿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介子推见状,跑到远处,用匕首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成肉汤,让重耳喝了。重耳这才恢复了精神。19年后,重耳回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他对曾经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奖赏,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伤心,于是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命令军队上山搜索,但是没有找到人。于是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为顾及母亲安危,一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死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晋文公见状,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把母子俩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去绵山祭奠。看到那棵老柳树复活了,晋文公走到树前,折下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群臣见了,也都学着折柳插头。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民间也就有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到唐朝时,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假日,每年的此时,宫廷就会放假,官府、学校就会休息。唐以后,宋元明清都将清明节定为假日。今年我国又恢复了这一传统。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古代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其中多数保留至今。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不但我国有清明节,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清明节”的节日,例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机关企事业放假三天,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回乡祭祀。波兰的“亡人节”更是全家出动,长者点烛,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说明国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节日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__年开始我们不仅能在清明节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传统节日对于我们究竟意义何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定的传统文化,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凝聚这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将这些传统节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如端午节只是吃一个棕子、中秋节只是吃一个月饼等,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失去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失去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 篇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人所共知,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即传播为人之道;“授业”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解惑”解答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疑惑。

  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三者中,“传道”无疑是放在首位的。道者,道理、道义、道德,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让学生学会为人之道。既然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因而要求为人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优者,不能博见。“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德才兼备,德是统帅,是首要的,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师德、师智和师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只有道德高尚之人才可从事这一行业。然而,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即有“玄德”之士,又存在着“下德”之人。

  所谓“玄德”即上德,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他怀有崇高的信念,不求名利奉献着自己的全部身心,似燃烧的蜡烛,不到成灰之时不会停止燃放光和热。

  5·12,下午2点28分,一个悲怆的日子,一个让全球震撼日子,一个让全人类刻骨铭心的日子。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在那一刻,楼板急剧地晃动、眼看教学楼就要坍塌的危急时刻,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一瞬间,谭千秋、向倩、张米亚、王周明、汤鸿、瞿万容、胡蓉等老师,为抢救学生的生命,为保护学生逃生,毅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危难时刻,他们以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诠释着崇高和伟大。

  谭千秋,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住4个学生,让他们在强震中得以存生。

  向倩,什邡龙居小学一个21岁美丽的小学老师,以她的玉碎护卫着三名学生。

  汶川县映秀镇,在那一分钟,29岁的小学教师张米亚双臂紧紧地搂住了两个孩子。他用身体为他们进行了遮挡。垮塌造成的巨大撞击使他跪仆在废墟中。他展开双臂的姿态被永远地凝固了下来,人们说那“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当两个孩子获救的时候,他的双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能将双臂锯掉才能将孩子救出来。

  在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在那一分钟,王周明指挥孩子们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最后一瞬间,他冲进了教室,将还没跑出来的一名女生推了出去。一根横梁掉了下来,他的头盖骨碎了……

  在离王周明不远的地方,一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的舞蹈节目。大地迸裂、房屋垮塌的时候,她把几个学生推到了墙角,俯身趴了下去,将学生抱在了怀中。然后,废墟掩埋了她。3个孩子活了下来。她叫汤鸿。

  在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在那一分钟,八十多个正在午睡的孩子突然间被掩埋了。他们中只有少部分活了下来,其中有一个孩子获得了一个掩体。当废墟被挖开后,幼儿园园长说:“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个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瞿老师名叫瞿万容。

  在北川县曲山小学,在那一分钟,一年级女生任思雨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间到来的天崩地裂使她手足无措。她的老师一把抱起她就往外面冲,墙倒了下来,他们被砸在了下面。她活了下来,老师变成了尸体。这位老师叫胡蓉。

  ……

  无数的场景凝结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故事讲述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生命终结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悲伤和感动镌刻在那一分钟里。在那一分钟,整个世界都在摇撼、垮塌和碎裂。生命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脆弱。生命在那一分钟变得无比高贵。

  他们是崇高的,因为他们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热爱人生,也正是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在生死攸关时,他们选择了拯救身边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教师眼里,学生并不是枯燥的数据,并不是职业的呆板对象,而是花朵般绽放的鲜活个体。没有这样的生命意识,教师群体不可能日复一日在三尺讲台前重复那些也许讲了千百遍的话语,日复一日批改那些也许要批改一辈子的作业。琐碎小事里掩埋的职业操守,最终也让他们成为瞩目的大写的人。

  他们是伟大的,更因为他们的爱没有边界。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他们的爱是一种广泛的付出,也是一种长久的默默关注,没有贵贱智愚

  11:23之分,没有血缘亲疏之别。所以,灾难面前,他们甚至没能去救就在隔壁班的亲生骨肉,而将生存的希望更多地给予了眼前的学生。

  所谓“下德”,即无德之人,他们怀着强烈的功利私心,从事着这神圣的职业。见利而进,无利而退是这些人明显的特征。我不在此讲述这类人,因为他们的行为举止玷污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即,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有德之人;而下乘品德之人,从来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获得”,这实际上是“无德”的表现。老子告诉我们具有高尚品德之人,根本就没有有德与无德的概念,也从来不会去追求表面上的“德”。因为大道是无声无名的,而与大道相辅相成的大德也同样是无声无名的。

  教师的使命就在于用自己的心灵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思想,用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老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老师能带出对祖国、对未来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老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反之,师德高尚的老师,不仅能使普通班级成为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能使一般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进生发生本质的转变。因为他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自己所执教的班级和学生。这种爱心使他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这种爱心使他有了一双慧眼,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即使面对好学生也能及时发现他的不足,帮助他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即使面对后进学生也能及时看到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在成功的道路上昂首前进。他的敬业精神和爱心,也能使他找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潜心思考,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带好班,上好课。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假如所有从事教育工作,视教育事业为生命的`教师都具备崇高的品德,“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念,不因名利玷污心灵,“修之以身,其德乃真”我们的教育事业何愁不兴旺发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使我们未来之人成为邦之“本”,国之“梁”。那么你就应该像园丁、像人梯、像泥土。你就应该提高你的道德修养,强化你的思想精髓,增进专业素质,才能实现“本固邦宁”的宿愿,才能是教育者的职责体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