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深沉的朗诵稿 篇1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
作者:佚名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 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
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
比较深沉的朗诵稿 篇2
岁月很美,你亦很美
文/春暖花开 诵/润物
越来越喜欢安静了,岁月深深处,听一支小曲,让心行走在往事中,在光阴的巷口,看绿荫爬满老墙,用淡墨,托清风明月,写一帧花信给你。
如水的光阴,借长堤垂柳为笔,采西子水为墨,等十里荷香,等清风入雨,养一缕芬芳,步步花开。光阴老了,却越发柔软了,明亮着,清喜着,让简单的幸福,流淌在烟火尘世。
院子里的百花开了,叶绿的越发青翠动人,让人心生清凉,清淡的日子,可否,让我坐在百花深处,守着柴米油盐,等那个晚归的人。
夏花已开满,有的甚至已经凋零了。我想提笔写诗,将往事的芬芳,留在诗里,可是我却再也写不出那年春天的姹紫嫣红,写不出江南雨巷油纸伞下的惆怅,可是我却能如此喜悦且清晰的,写出在朴素里与你的相逢。
每一个季节,你都喜欢摘一朵花,插在光阴的花瓶里,养一壶春色,日子,便香息馨远。
也许是心境改变了,开始喜欢古旧的东西和事物了,比如旧的瓷碗,戴了很久的玉,都有一种沧桑厚重的美。
寂寂时光里,旧的内敛,老的深沉,因为陪伴,而愈加动人。就如我所期待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贪恋生命中的那些尘缘风月,而喜欢一种,细水长流的存在。
有人说,写诗的人,心中要有爱情,就像写花,心中要有芬芳一样。很少写诗了,因为我的爱情,与诗无关
真正的爱情不是诗,也不只是温暖的情话,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情感,它有着相互扶持的友情,相知相契的懂得,更多的是不离不弃的亲情。
这世上的美很多,最美的是黄昏屋檐下的那盏灯,是相濡以沫牵着的那双手,是和你走过的那些深深浅浅的岁月,还有,记忆中,你慢慢变老的样子。
平凡人家,一粥一饭,一窗一月,为一个人,在黄昏的灯盏下绣光阴,绣寒来暑往,绣柴米油盐,绣相知相惜,绣你的眉眼,一绣,便是一生。
读一阕词,念一段字,不用想念。和你,春时折柳,夏时观荷,秋时看菊,冬时听雪,一生的岁月很长,有时也很短,瞬间就没有了,可是,很美。
时常羨慕寻常小巷的烟火人家,鸡鸣犬吠,孩童哭闹,觉得那是人间最美的画,不小心,自己便成了画中人。
每一天,我都怀着一颗喜悦心,看花开在枝头;看阳光洒满窗棂上;看风与蝴蝶追逐;听鸟儿在屋檐下欢唱。
清淡的岁月,有一颗欢喜的心,迎来的春天,才会春水澄澈;迎来的夏天,才会花香清远;迎来的秋天,才会丰盈饱满;迎来的冬天,才会安然静谧。才能体会五月溪下的美,六月荷初开的纯,八月桂花香的馨远,十月暖阳的温婉。
时光终是温柔待我,赠我花,赠我阳光,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一个心悦相通的人,让我以一颗恬淡的心,守着一个人,于岁月里懂得,与时光终老。
比较深沉的朗诵稿 篇3
文 / 白音格力 诵 / 绿腰
喜欢“春深”这个词,因为觉得它是古代最含蓄的风情。那该是最后一场薄雪的夜,一条隐秘的小径,一盏灯火,照见窗内读书少年酣甜的梦。书页幽静,笼在袖中的诗文也词词相拥而歇。他还不识愁,更不知青镜摩挲、白首蹉跎的人生节令,就那样天籁寂静地睡。春深是要在水村山郭,才能一览梦里梦外山色围屏的幽静,才能邀一轮清月进屋,共赏一树桃夭睡意绸缪。这一时,你听那浅浅的呓语,是桃一笔一画的书信,饱蘸着从诗经里流出的胭脂河的水,叙着旧梦如欢地写。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春在一夜间就掠过阡陌,被诗句拦截装订成古卷,“春日迟迟,卉木萋萋”,那些峥嵘花草一如使者,唱着颂歌。此后春深,犹如佳期幽约,繁密香砌。既有热热闹闹的纷绕与阔绰,又有隐隐约约的惆怅与隐忍。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诗里有“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的句子,其中一个“乱”字,写尽了杏花的俏气,这时你若穿行这春深处,它落了你一肩的白,你会被这纷纷绕绕的圣洁感动起来。而读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不得不叹那“何处春深好”的气象万千。凡事及深处,总会有另外的景象,更具深邃与思省的力量。比如杜牧的《赤壁》里“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句,比那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更凄凉惆怅,这春深日久便幽微薄凉又绵远无期。
在现世,“春深”更多的是一个人静默的日月。春和景明,婉约风姿,再盛一杯浓浓月色,畅谈得意人生;杨柳细腰,蝶舞蜂鸣,再拥一怀花香软语,欢醉美景良宵。这一派风光,被多少人憧憬神往过?直待某些路走尽了,人事都恍惚起来,突然于某个清静的夜里,望见窗外枝繁叶茂的树或几束蔟拥芬芳的花,才一下子感觉周身澄明而辽远,是大气的意象,看穿那纷扰熙攘的纠葛与奔波,原来有着如此不堪的凌乱。由此,心也逐渐趋向静默。这静默,又似一场盛大的花事,开在隐秘山林,开在季节之外。
梁朝沈约少年时代孤贫流离,因笃志好学而博通群籍。据史载,他特别好学,母亲怕他受不住,常常减少他夜里读书的灯油,撤去取暖的火。他是冰丝这个美丽传说的主角,说有一天在书房里温习,一个携带着织丝工具的女子进来,这时风吹起窗外的雨丝飘进屋来,只见那女子绕雨如丝,绕了好几两后送给他,说这物叫冰丝,可以织成细娟。女子消失后,沈约将冰丝织纨制扇,到了夏天,不摇自凉。特别喜欢这个“绕雨如丝”的传说,为志向而能安于春深处,才能得到自己的清爽世界。世间的任何事,也莫过于此吧。情之所困,不过是辗转幽怨而无法自抑。或牵牵绊绊,杂草满径,或空空荡荡,荒园故曲。越是爱得盛密,越是怨得深沓,也越是苦大愁长。倒不如那一句“谢谢你赠我空欢喜”来得更磊落与深邃,寂寞又美好。它是千帆过尽,仍有山色入画;是哀而不伤,心有澄澈。
更是春深幽静,自得惬意畅美。依旧行于尘世,但能保有一份阔寂的心,而又能时时从其中获取丰盛的美意。虽然不被人理解容纳,但仍能洞明开阔。这就如同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写过: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最珍贵的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愚笨的农夫还以为他拿走的只是几个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韵脚,还用一道肉眼看不到的篱笆把它圈了起来——他把精华统统归为己有了,只将最没有价值的部分留给了农夫。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可是,一方心天,春深睡起已半夏。虽然错过很多美景,但独具深沉的况味。一如那个少年,错过桃之夭夭,但梦里粘了一衣的锦字,不愿醒来。为他这缱绻的梦,年年桃花,灼灼其华,为他开遍。
比较深沉的朗诵稿 篇4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
每当听到这首歌,眼前总是浮现起,母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身影,母亲幸福慈祥、亲切温暖的笑容,母亲牵肠挂肚、嘘寒问暖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是世间最大的幸福,是前世修来的缘份。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爱我,有时觉得过份,有时觉得毫无道理。
我出生时,正赶上五八年,全民大办食堂。食堂里做的饭,我只吃粥上面,漂浮的那层沫儿;再大一点儿,我只吃细粮,不吃半口粗粮,这让母亲犯了难。为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大米、白面凭本供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实在没办法,母亲就去找乡长,每次可以批2斤;时间久了,这也不是办法,于是求工作的老叔,每月用10斤粮票,换他本上的10斤面。而每次吃饭,总是我先吃,我吃完了才有姐姐的份儿。母亲总是告诉姐姐,弟弟小,让弟弟先吃!
有一年,我和姐姐同时得病,昼夜不停地咳嗽,经过医生诊断,确诊是百日咳,需要抗生素治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抗生素药物紧缺,而且价格昂贵,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无力负担两个孩子的医药费,于是母亲决定,只给我一个人用药,结果我很快痊愈,而姐姐却经久不愈,不仅影响了她的健康,甚至还影响了她的学业,让我深感内疚!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在你的心中,弟弟永远的得宠,弟弟永远是第一。在这个家中,姐姐让着弟弟,永远的合情合理,永远的天经地义。而你从来没有想到,那时的姐姐也是个孩子,同样需要关心和照顾的呀!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过于严肃,母亲却格外严厉。
童年顽皮,想懂事听话,不犯错误,那是很难的。母亲教育我们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打”。那时候,家家都有鸡毛掸子。掸子的一面,用于清理灰尘。用细棍做成的把儿,就是修理我们的刑具。
母亲要打我们时,从不声张,让你没法儿躲藏。有一回,不知是什么原因,母亲这一顿暴打,让我终生难忘。我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母亲自己累了,弟弟在床上哭了,她才彻底罢手。我瞅准了机会,终于跑了出去,午饭和晚饭都不敢回来吃。每当想起挨打,就会想起我打猫儿时的情景,有种说不出的残忍,让尚且自幼的我们,如何承受得起!所以我做了父亲后,决不轻易惩罚孩子。
当然,母亲的惩罚式教育,说起来也很有效。我们兄弟四个,个个懂事听话,从不招惹事非,而且先后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表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得上是出类拔萃,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地媒体还以《富有》为题,对母亲进行了报道,说她在经济上是穷困的,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你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育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那打在身上的棍子,一定是疼在我们身上,疼在母亲你的心里。因为你认准了,“棍棒出孝子”,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象一只小蜜蜂,永远的奔波忙碌,永远的不知疲倦。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大家子人,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每月四十八元的工资捉襟见肘,有买粮就没有买菜的钱。可是,每个月开支,母亲总是先给父亲买下香烟,每天一盒从来不少,烟的牌子不是“恒大”就是“前门”,这让周围的烟友非常的羡慕。剩下的钱,每个人平均不足八元,可你就是用这仅有的八元安排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夏有单、冬有棉,身上穿的虽不算新但却干净整洁,锅里的饭菜虽不算好却可以温饱度日,经济上拮据却从不缺我们书费、学费。
在我们家的炕头,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很小,灯光很暗,可你却在灯下熬到很晚很晚,一针针、一线线为我们缝补衣裳。每到过年,你总是给我们准备了新衣服,而唯独没有想到的却是你自己。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操持着一个并不富裕的家;你用自己的全部智慧,细心周到地安排着我们的生活;你用自己无私的爱,给我们一个充满温情的港湾,让我们享受到了童年的幸福快乐。
如今,母亲真的老了。一头的白发,一脸的沧桑,衰老的心脏,病弱的躯体,有点儿不堪重负,感觉到什么是风烛残年。然而今天的母亲,还如昨天一样,坚强的面对生活。只要自己能做的,决不麻烦儿女;即使病魔缠身,也格外的乐观向上,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周六去看她,却倒过来问候我们,好像我们永远都没有长大。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有谁,能像母亲那样,关心她们的冷暖,给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呢?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勤劳、勇敢、善良,是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她用自己并不结实的臂膀,奋力托起明天的希望;她用自己全部的爱,经营着一个温馨幸福的家,让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常回家看看。在你的身上,闪耀中国女性的光芒!
有人说,母爱如灯,你用生命的光辉,照亮我们人生的风雨航程;有人说,母爱如水,点点滴滴都是爱,滋润着我们儿女的心田;我要说,母爱如山,宽广博大而又连绵不断,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唤醒了人类的良知,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是最神圣、最纯洁、最无私的人类情感,是写满爱的秀美诗篇!所以我说,母爱伟岸,母爱高远,母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