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列表页

小班转洞洞教案7篇

2024-06-06 15:50:34工作计划

只有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通过书写教案,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转洞洞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2、大胆发现洞洞,初步了解在不同地方洞洞的作用。

3、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发现洞洞,初步了解在不同地方洞洞的作用。

2、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

(1)带有洞洞的玩具及物品。

(2)cai课件《各种各样的洞洞》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主题。

1、教师伸出双手问:“你们的小手在哪里呢?”

幼儿伸出小手回答:“在这里。”

2、请幼儿伸出小手玩“变变变”的游戏。

3、老师小手变出了一个洞导入主题。

老师将双手变成了望远镜放在眼睛上“我用望远镜看看你们的身体上有没有洞洞?”

二、找洞洞。

1、请幼儿寻找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并说出其用处。

(1)师:“请在你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里有洞洞?这些洞洞可以干什么呢?”

(2)师:“如果没有这些洞洞行吗?为什么?”

2、请幼儿寻找提供的物品上的洞洞,进行分类并点数。

(1)出示带有洞洞的物品幼儿观察。

提问:“看看老师带来了些物品,有多少呀?”“那么请你们每人选一件物品,把洞洞找出来。”

(2)幼儿寻找提供的物品上的洞洞,分类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洞洞。”

三、说洞洞。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除了这些东西有洞洞以外,还有什么上面也有洞洞呢?”

2、观看cai课件《各种各样的洞洞》,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洞洞及作用。

教师点击大屏幕:“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身上、玩具上、生活中的那些洞洞以外,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你们很难看到的洞洞。想看吗?”

观看图一:(森林里的石洞)

观看图二:(水坝上的桥洞)

观看图三:(厕所下水道)

观看图三:(圆孔状挂物钩)

3、教师小结:“其实有很多的地方都有洞洞,这些洞洞都有它各自的用处。如果没有这些洞洞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点击图片——牙洞)师补充:“不过象这样的牙洞是没有用的,有害的,我们不能要”

四、游戏:变洞洞。

1、请幼儿探索用身体变洞洞。(各自变)

2、探索变出可以让老师钻过去的洞洞(合作变)

3、结束:幼儿钻洞洞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

1、开展健康活动: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2、活动区开展撕洞洞、穿洞洞、拼洞洞等游戏。

教学反思

你可曾注意到“洞”在哪里?可曾好奇这些“洞”的存在?首先,认的身体上有许多的洞洞,人每天要吃许多有洞的东西。仔细看看,周围“有用的”、“无用的”、“有害的”,大大小小的洞洞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十分有趣。霍尔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师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洞洞”一个又一个惊奇的发现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洞洞”。力图让幼儿在找洞洞、变洞洞的过程中感受“洞”的趣味性、娱乐性,获得更多有关“洞”的经验,并在生活中运用。

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我注重幼儿的特点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手段,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积极主动中发现洞洞无处不在,体会洞洞在特定情况下的不同作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其次,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幼儿的经验和情感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我能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景,营造幼儿观察、猜想、表达的环境,创设幼儿尝试、探究的空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是积极的,思维是丰富的,操作是主动、大胆的。

多媒体的适时介入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让孩子们走出了课堂看到了无法看到的“洞洞”,再次激发了幼儿的求实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整个活动过程是在我有计划的引领下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没有枯燥的有的是幼儿与材料、环境积极的互动。我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新的认知。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洞的乐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能力。

3、幼儿初步尝试能够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剪刀,小球,羊角球活动过程:

一、找洞洞

1、老师拿出一张纸问:这是什么?纸上有东西嘛?如果我拿一把剪刀在纸上剪一下,会有什么出来?师:什么出来了?(原来是一个洞洞)2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洞洞嘛?你在哪里见到过洞洞的?

师引导幼儿从上到下在身上有顺序的找一找教师

小结:刚才说到了马路上有洞洞,山上有洞洞,家里有洞洞,我们身上从头到脚也找了这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他们都是有用处的。

二、用手指变洞洞

1、师:小朋友我们伸出两只手,手指并手指变成一个洞手指张开来,洞洞能变大能不能再大一点,(师:手指碰手指,变成一个大大洞)

2、伸出两个手指变成小洞洞,再小一点,再小一点(师:手指弯弯紧洞洞会变小)

三、身体变洞洞玩球

1、出示球:这是什么,玩过吗?平时你们是怎样玩球的?

师:原来球有这么多玩法,今天老师要清这个球来钻洞洞,这个洞洞在哪里呢,就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请小朋友在身上变一个洞洞,让老师的球在洞洞里滚来滚去

(1)老师启发:小手围一围,围成一个洞,教师将球从小朋友的洞洞里穿过

(2)除了用手围起来,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围成一个洞?启发:小脚分分开,站成一个洞,(小朋友练习,老师边说边滚球)还有谁有什么办法吗?

(3)小手在其他地方能变成洞吗?如果小手碰碰腰呢?如果小手碰碰头呢?如果小手碰碰脚呢?

数一数洞:看看某某小朋友变成了几个洞,数一数?老师滚球双手着地撑一撑,变成几个洞(数一数,滚一滚)

四、变大洞滚大球师:

刚才我们玩的是小球现在换一个大球,有没有办法让这么大的球钻进洞洞幼儿用身体动作变洞洞,老师用大球去钻洞,让小朋友发现钻不进。启发:跟朋友手拉手,围成大洞洞

1、师:你们是几个人手拉手的?(3,4,5等)看看洞洞在哪里?大球能钻进去吗?快速拍照

2、看展示台:照片中哪几个人拉手的?(3个)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他们围成的洞洞在哪里?(老师便滚边说:大圆中间有个洞)哪里还有可以让大球滚进去的洞洞?数一数有几个洞?师:三个朋友围一围,围成四个洞。

3、这张照片中有几个朋友围成的?(4个)上来围一围4个朋友可以围成几个洞?找一找?(5个)师:3个朋友可以有4个洞,4个朋友有5个洞。朋友越多洞洞越多。

4、出示5个人围成的洞洞照片:

问:猜猜5个人围成的洞洞比刚才3个人,4个人的多还是少?下次我们来数。

五:延伸活动:

现在我们来请所有的朋友到外面手拉手变成一个更大的洞洞去玩滚球的游戏好吗?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身体的一些洞洞(器官)名称和功能,知道它们需要保护。

2、 大胆尝试用身体创造洞洞,体验洞洞的有趣。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

活动流程与问题设计:

一、联系经验看图讲述

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讲述梳理洞洞的已有经验。

1、我们的身体都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身体上有没有有趣的洞洞。(出示图片)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身上哪里有洞洞?

2、牙齿很坚固,怎么会有洞洞?这个洞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3、心上有洞洞,会有什么感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心痛、难过?、

小结:这些洞洞给我们带来了麻烦、疼痛、难过,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二、关注自我观察寻找

意图:知道身体上洞洞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作用。

1、 我们身体上还长着许多有用的洞洞,它们在哪里呢?我们互相找一找。 2、这些洞洞都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

小结: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三、游戏体验 拓展经验

意图:拓展“洞洞”的概念,体验洞洞的有趣。

1、我们的身体还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2、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更大的洞洞吗?(观看视频) 3、原来我们合在一起就会把洞洞变得更有趣、更好玩,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幼儿自由游戏)

小结:身体的本领真大,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阅读儿歌中洞洞的特征。

2、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幽默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

1、出示图片《下巴上的洞洞》引导幼儿观察。

2、重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孩子在做什么?

(二)欣赏画面,感知儿歌内容

1、出示课件,请幼儿观察,并适当地进行提问。

2、重点提问:儿歌中下巴上的洞洞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将幼儿说到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

4、重点提问:小朋友在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儿歌中小朋友的那种行为呢?你喜欢那样的小朋友吗?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三)念一念儿歌。

1、第一遍,教师念儿歌,幼儿学做小朋友的动作。

2、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边念边一旁贴图片。

3、第三遍,玩儿歌接龙游戏。

(四)有些活动,大家快来学本领

游戏规则:老师带着小朋友学怎样吃饭的本领,看看谁做得好,为做的好给予奖励。

(五)活动延伸:请父母鼓励孩子寻找正确的吃饭方法,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运用感官寻找身边的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共同找洞的乐趣。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述感知内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活动室放置幼儿易于识别的洞洞实物若干(篮球架,口杯,书袋,垃圾桶)

2.不同类型的洞洞(如封闭的洞洞,盛放东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图片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寻找洞洞的游戏环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出幼儿主动的寻找身体,衣物和活动区中的洞洞,从而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有关洞洞的乐趣和作用。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感官主动探寻和获得基础经验后,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述生活中洞洞的基本用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熟悉环境和幼儿,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好,黄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特意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玩找洞洞的游戏,孩子们你们找找看,你的身体上有洞洞吗?它有什么用处?

2.游戏:“我的洞洞在哪里”教师说孩子们(吃饭、看东西、闻气味、听声音、)的洞洞在哪里?孩子们能迅速作出反应,激发出快乐情绪。

分析:因为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难以直接感受和讲述某一物品的形状和特征,教师在活动导入时以简单的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而且是每个幼儿都乐意并能够参与的找出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初步运用感官体验了找洞的乐趣,并为下一环节寻找自身衣物上的洞做好了良好铺垫。

二、相互寻找衣服上的洞洞,再次感知。

1.幼儿相互寻找自己衣服上的口袋,帽子,鞋子等物品的洞洞,进一步感知洞洞的用处和有趣。

(孩子们,我们的身体上的洞洞多有趣啊,现在请你们相互找找自己的衣服,鞋子,袜子上有洞洞吗?它们有什么用?好玩吗?)

2.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衣物上发现的洞洞,了解这些洞洞的基本用处。

分析:幼儿通过第一环节中游戏“我的洞洞在哪里”获得的愉悦体验和找洞乐趣后,幼儿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出来,当教师请幼儿再次寻找衣物上的洞时,幼儿能积极主动好奇的去找寻和发现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各类洞洞,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比如纽扣的洞,鞋子的洞,口袋的洞,)此时,教师应把握良好的提问契机,请个别观察力较强愿意表达的幼儿及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和相互分享经验的喜悦。这也是本教学活动环节中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探寻发现大胆讲述,体验找洞乐趣。

1.激发幼儿自主找寻和发现,体验师生找洞的乐趣。

(孩子们,我们的身体,衣服上有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些有趣的洞洞呢?)

将孩子四散开来,教师与孩子共同去寻找活动室区域中有洞的实物,寻找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寻。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感知的内容,分享交流。

找寻结束后,请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在找寻中发现的内容,回顾和体验找洞的乐趣。

3.感受与总结“有趣的洞洞。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逐一出示2-3种洞洞图片(封闭的洞洞,盛放东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小结洞洞的有趣和在生活中的用处,加深幼儿对洞洞的理解。

分析:本环节是活动中的一个重难点,重点在于提高了幼儿找寻洞洞的要求,虽然同样的运用感官寻找洞洞,从自己的五官到身体衣物再拓宽到生活学习的环境,感官的视野不断在扩大,于是幼儿找寻的范围和难度也相应提升,所以在本环节的找寻中教师应起到良好的支持,引导与合作,给予幼儿提示和指导与幼儿一起探寻和发现。本活动的难点:当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洞洞的感官体验后,教师应借助幼儿对洞洞的感官体验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将这种感受和发现及时大胆的表述出来,帮助幼儿对认识的洞洞用简单的话归纳和总结,结合不同种类的洞洞图片加深幼儿对洞洞的认识,了解洞洞在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用处,获得简单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四、延伸:“外面的洞洞更有趣”

(孩子们,我们在教室里身体上发现这么多好玩的洞洞。在我们的操场上还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洞洞,现在,我们赶紧出发吧!)

随着音乐,在老师搭建的门洞中孩子们排队钻洞离开活动室。

活动结束

分析:打破界限,开阔视野,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在幼儿的眼里也是,从自我到同伴到生活环境一层层推开我们视野能及的地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总会教给我们太多的东西,蚂蚁的洞,滑滑梯上的洞,水龙头上的洞都藏着很多的乐趣和奥妙,让孩子们更近距离的去感受生活中可看到可触摸的洞,自我发现和感受,远远胜过教师站在那里告诉过他们的一切。

教学反思:

生活中小小的一事一物都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从选取题材设计到组织实施并非那么顺利。比如在初次组织活动中第一环节是以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再推进其他教学环节,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的感官寻找也比较有限,感受和讲述都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修改反思如下几点:

1、小班幼儿的生活认知才刚刚启蒙,在设计综合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不以概念程式灌输,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以他们自身所熟悉的身体,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进和加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打破常规的先认知再感受后总结的教学形式,小班幼儿具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可以让幼儿先感受先参与,在获得体验后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和小结。

3、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去感受,发现和学习,潜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以这样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参与,鼓励与引导幼儿发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与快乐。

5、教育不是灌输和局限,而是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现和感受。在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约束和限制幼儿发现的每一处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发现的,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而我们鼓励幼儿所发现的视野也不仅仅是自己或者身边,还有更广阔的万物之间,所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推开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大胆的找寻,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寻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乐的。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6

生成的背景:

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许多的洞洞,如:滑梯上的洞洞、土地上的洞洞、积木上的洞洞,他们对这些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我想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初步明白“围集”这样的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0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一、随着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

1、“小朋友,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变一些小动物吧!”音乐起,学生与老师共舞。请幼儿说出刚才都变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鱼、孔雀等)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

“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等)

3、身上找洞洞

“那林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自己身体上找找还有哪些洞洞?”

(鼻孔、肚脐、耳孔等)

二、变洞洞

1、“下面,林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够用身体其他部位变出洞洞吗?(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指导进行鼓励)

2、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三、变洞洞游戏

1、报纸球游戏(要求幼儿变出不同洞洞)

规则:两人一组,一位小朋友摆出姿势变洞洞,另一位小朋友将报纸球扔进好朋友所变出来的洞洞里,两人轮流进行。

2、将洞洞变得大一些,让自己的好朋友也能钻过去

(音乐起,幼儿自由玩,各自变出不同姿势的洞洞)

3、将洞洞变得更大,让老师也能轻松的钻过去。

师:“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吴老师也可想玩了!”

请幼儿说说能有什么办法将洞洞变得更大,提示幼儿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来配合。

(音乐起,师生共同玩钻洞洞游戏。)

三、结束

“今天,我们变了这么多洞洞你们觉得好玩吗,外面肯定有更多的洞洞更好玩,我们去找一下。”教师与一位幼儿搭成一个山洞,让其他幼儿钻过山洞走出动室。

小班转洞洞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完整讲述诗歌

2、准确发音洞dòng,划huá,糟zāo,塞sāi

3、感受诗歌的趣味性、韵律美

活动准备:

图片(孩子吃饭、餐桌掉饭、米粒发芽、浪费粮食);诗歌朗读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⒈教师: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小孩、吃饭、掉饭粒)

⒉教师:你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了吗?(指在小孩下巴的位置)

⒊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下巴上的.黑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⒈教师完整朗读诗歌

教师:这个奇怪的东西是啥?我们完整听一遍诗歌。它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⒉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洞洞”的含义

教师:这首诗歌叫《下巴上的洞洞》,这个奇怪的地方是什么?这个洞洞怎么了?诗歌里怎么说的,为什么说这个娃娃下巴上有个洞洞?这个洞洞到底是什么?是个真的洞洞吗?

⒊讨论桌面上能不能种出庄稼

⑴教师:如果饭桌是土地,如果饭粒会发芽,那么一天三餐饭他呀餐餐种庄稼,在餐桌上到底能不能种出庄稼?

⑵幼儿讲述,教师梳理(饭桌上没有土、饭粒是熟的等)

教师:可惜啥也没种出来,只是粮食白白被糟蹋,小朋友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根据图片教师讲述诗歌,及时纠正发音。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指导珍惜粮食。

三、创编动作,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⒈老师分段朗读诗歌引导幼儿设计动作

教师:我们给这首有趣的诗歌设计动作,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动作教给小朋友呀。

⒉教师小声播放诗歌录音,幼儿幼儿完整做动作,跟读诗歌。

教师:我们完整做一遍动作吧,这次小朋友要大声地跟读诗歌。

⒊教师小声播放录音,小朋友来表演,幼儿要有感情、注意声调地跟读诗歌。

教师:这次小男孩做观众,小女孩来表演(看现场情况)。我们要注意这次要有感情、注意声调地跟读诗歌。

⒋教师引导小观众一起朗读诗歌,教师随时纠正发音。

四、情感教育

出示粮食浪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下巴上有洞洞吗?那这些是从谁的洞洞上撒下来的?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粮食问题,提倡大家要厉行节俭,爱惜粮食。我们小朋友们要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五、活动小结

教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我们组成一个诗歌表演队,去给弟弟妹妹表演《下巴上的洞洞》把厉行节俭、爱惜粮食的道理讲给他们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