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列表页

10的合成教案6篇

2024-06-28 17:31:23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认识到详细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10的合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10的合成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教具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见过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灯受重力和两条绳索的拉力;你们用的课桌受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书本向下压的力。我们今天学习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有关情况。

三、什么是合力

教师: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用一个力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一个同学拉车,另一个同学帮助他推车,此时车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车前进。力气大的同学的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同学的拉力和推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提水桶时,大人的力叫做两个小孩的力的合力。推车时,力较大的同学的拉力叫做那两个同学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

教师:物体往往同时受几个力作用。为了分析问题简化起见,用一个合力代替两个力就能使问题大大简化。那么,求两个力的合力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两个小孩提水桶的力分别是f1和f2,f1=50牛、f2=60牛,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应该多大,向什么方向才能产生和f1、f2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拉车时,拉力f4和推力f3大小分别是100牛和120牛,那么用一个多大的拉力才能产生和f3、f4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也就是说,求f1和f2的合力f,求f3和f4的合力f′都叫力的合成。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力的合成的最简单的情况,即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四、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条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的合成

(l)实验:课本图8-28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演示并讲解)

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现在,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出来。

(请学生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人力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多大?

(学生读弹簧秤示数)

通过实验可知,力f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教师: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学生练习

①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f1=20牛、f2=40牛,它们的合力是______,方向______。

②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200牛顿,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80牛顿,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______。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教师: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又应该如何合成呢?

(l)实验:课本图8-29,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1。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2,此时弹簧伸长。

(请学生读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

(学生读弹簧秤的示数)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

教师:实验告诉我们,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2)学生练习

①水桶所受重力300牛顿,人竖直向上用400牛顿的力拉水桶,此时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牛顿,方向______。

②耕地时,马的水平拉力是2000牛顿,土地对犁的阻力是1700牛顿,犁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牛顿,方向______。

③桌上放一个所受重力为3牛顿的茶杯,桌子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也是3牛顿,茶杯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

五、总结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同。同一直线上相反方向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方向和较大的力相同。

六、作业

1.节后练习。

2.章后习题7、8。

10的合成教案篇2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探究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掌握好这个定则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本章是高中力学的基础知识,如何从代数运算过渡到矢量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同时,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提水”说明合力与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比较直观,学生也容易接受。将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由旧教材的验证实验改成新教材的探究实验,说明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中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是希望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的方式去寻找分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现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并学会互相交流合作。在探究实验之前,教科书上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思考猜想,也体现了科学猜想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以及“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分力的箭头端连接”等提示性的话语帮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在得出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后,教科书又设计了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尝试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随后又点明了多力合成的办法和思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理解。紧接着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知道合力与原来两分力夹角的关系,还将初中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景也包含了进去,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只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殊情形。最后教材通过生活中的插图说明了共点力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矢量有一点感性的概念认识,但对矢量运算的理性认识几乎没有,只有位移那儿好像有点儿模糊的印象。他们更习惯于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而一旦过了这一关,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放慢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保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3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淡化机械式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参与”,决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力的“效果”角度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合成力的基本定则,学会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意识到其合力随夹角是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体会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4)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中大胆猜测,严谨求证的科学思想。

5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①实验的设计;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③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

6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实验探索,归纳总结,

7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半桶水,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弹性较好的橡皮条1根,尺子2把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①木板1块;②白纸1张;③图钉5枚;④橡皮条1根;⑤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⑥弹簧秤2个;⑦铅笔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8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课的引入: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和现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运送贷物、拉伸弹簧,讲“曹冲秤象”的故事。

[学生活动] 让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的关系,得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复习提问初中学过的同一直线上求两个力的合力的问题:(两种情形,分力同向和反向时)并引导学生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理解这两种情形,然后再抛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合力是否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或之差呢?”也可以让学猜测“合力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靠测量的方法先去找到两分力与合力,并将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再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用什么方法找分力与合力,实验中应怎样实现分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10的合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 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

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

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4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玩开火车的游戏)

咦,看地上有什么呀(草莓),有几个?(2个)其地方还有没有?有几个?(2个),那总共有几个呀?(4个)

听音乐再往前走

咦,看地上又有什么了(西瓜)有几个(3个),其他地方还有没有(1个),那总共有几个(4个)

听音乐继续走

“呀,看,这是什么啊?(山洞),这个山洞只允许数字宝宝是4的小朋友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老师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10的合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4”可以合成的组合。

2、可以说出哪些数字合起来是“4”。

3、喜欢数字游戏。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四瓣花的图片3张;飞机模型4个,小熊和圣诞老人布偶。

活动过程:

一、习3的合成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3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二、教师出示花的图片,请幼儿看图片中的花有几个花瓣,然后再看花瓣都是什么颜色的,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4的合成。

三、分飞机游戏。

1、请幼儿上前,教师拿出布偶,请幼儿给布偶分玩具飞机。

2、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分法分飞机。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在黑板上写上分解的公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

四、延伸活动:

“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你们可以怎样分呢?”

“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分糖果或水果的时候,应该怎么分呢?”

活动反思:

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10的合成教案篇5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10的合成教案篇6

随着教师考试临近,想必许多考生都在为没有合适的示范教案而烦恼,常常困扰于课程内容太多无法删减,时间自然也无法保障。本文以物理学科《力的合成》为例,为您呈现10—20分钟的课堂教案,精简的速写教案将成为您备考的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出共点力合成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归纳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提析思考能力和转化等效替代的核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学生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则。

难点:

1、实验数据推理获得“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大小与分力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生活现象:请两位同学亲历体验提水桶。

1、请两位同学分别单手提水桶。说出你的感受。

2、请两位同学共同单手提水桶。说出你的感受。

3、请思考:比较一下两个人拉开些点距离提水桶省力还是靠近些距离提水桶省力?

上述物理情景中蕴含怎样的知识,你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它吗?

本节课我们从此现象出发来学习有关力的合成知识(从生活走进物理,激发兴趣)

(2)建立规律

复习:初中所学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完成课本p59讨论交流1、

生活中并不都是两个力合成时是在同一直线上,展示例子。

(一)合力与分力

学生继续观看生活中提水桶的实例,从物理学的角度谈自己的感悟,通过教师的启发完成以下知识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语言表达能力)

1、两种情景力的作用效果怎样?

(答:作用效果相同)

2、谁是谁的合力,谁是谁的分力?

(答:f是f1 、f2的合力,f1 、f2是f的分力)

3、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合力与分力关系?

(答:等效替代)

4、f是f1 、f2的合力,那f与f1 、f2大小关系怎样?(引入下个问题)

(二)力的合成:

1、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力的合成?

(答: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2)什么是共点力?

(答: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猜想f与f1 、f2的关系(学生可能在上一环境感悟中说出),设计怎样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本节实验方案:用一条橡皮条代替水桶,用两支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把它拉长x,

读数f1 、f2为两个已知分力的大小,并记录两个分力方向,再用一支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到同一点,读数为合力f大小(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记录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出力f与力f1、f2的关系、

(学生也可能提出其他方案)

3、一个同学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通过看视频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4、投影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 、f2的图示。

(5)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拉力f的图示、

为了减少误差,实验时要注意:

(1)正确选取弹簧秤、先将弹簧秤调零,再将两只弹簧秤钩好后对拉,若两秤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选,直至相同为止、

(2)拉动时,弹簧秤应保持与木板平行,在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

(3)实验中两分力f1 、f2的夹角不要取的太大、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读数时要正视,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6)作图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把图画大些,但也不能画出纸外。

5、实验数据分析猜想:

(想象、推理能力培养)

(1)合力f是否能用f1 、f2的代数和表示?(观察并计算)

(2)用虚线连接f1 、f2及力f的末端点并观察图示,有什么发现?

(方法提示)

(3)利用三角板以力f1 、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画出其对角线f′,看力f、f′是否重合?

(4)若没有实验误差f′和f应该怎样、即实验结论:(逻辑推理、想象)

6、学生实验探究,教师答疑。

7、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论: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时,可分别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f1和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是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

(3)深化规律

可以把力的合成所用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数学中的向量加减时所用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相比较。

(4)巩固提高

?例】已知共点力f1=4 n,f2=3 n,用作图法求出θ=30°,90°,120°时合力f的大小、归纳当两个分力夹角变大时,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学生画图并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成果。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当分力f1 、f2一定时,夹角θ在0~180°之间发生变化时,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给学生感性认识,强化以下规律)

归纳: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大小关系

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合力最小值为f1—f2、同一直线方向相反合力最大值为f1+f2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合力f的取值范围|f1—f2|≤f≤f1+f2

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5)小结作业

首先由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通过生活现象感悟合力与分力,知道等效代替是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课后思考生活中立德合成在生活中的体现?

四、板书设计

以上是《力的合成》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