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列表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8篇

2024-06-13 22:45:00工作计划

良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通过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慷慨激昂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

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下片:忆事

三、鉴赏课文

(一)赏析词的上片

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

(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

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

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水、船、鹰、鱼

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

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

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

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学生诵读课文,结合诗句概括)评论国家大事;写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和军阀作斗争。

3、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一群怎样的青年?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蔑视权贵。

4、读结尾三句,这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和同学怎样的气概?作者借这一问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从而含蓄地回答上片的问题。

5、学生朗读下片,体会词人的豪情壮志。

四、启迪感悟

学完全词,你从这些革命青年身上受到哪些启示?

五、小结(ppt展示)

六、(若还有时间)听录音,再次感受词的意境,模仿录音自由朗诵,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片:写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抒情—忧国忧民之情

下片:忆事—不平凡

怀人—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蔑视权贵、敢于斗争

抒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

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见板书)]

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

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

(2)下片

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

(见板书)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

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

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

三、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

2、就本文的内容或艺术技巧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性的文章。

3、背诵全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4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

①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b

2、d(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字音、字形、词语,背诵全文。

②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

③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④学会以意境为切入点鉴赏词作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读教学法。

②感情体悟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2.明确意象、意境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东方红》,这是一首歌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歌曲。毛泽东不仅是伟大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还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

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抒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

二、介绍“词”的相关知识

1.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故又称“诗余”。

2.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三、背景介绍

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蓬勃高涨,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疯狂镇压,中华民族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

长沙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重回长沙,重游橘子洲,想起革命形势和往事,心潮澎湃。

四、读文,正音

1.学生自由朗读。

2.正音

沁(qìn) 舸(gě) 廖(liáo)廓(kuò)

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 遏(è)

五、突破难点

1.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主要特征是什么?

2.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意象(壮丽)――积极向上,昂扬奋进,抒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借景抒情)

3.壮景与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高远广阔,壮丽绚烂。)

六、拓展延伸

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2.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萧条凄凉,清冷惨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蕴。而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这与作者的什么有关?

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①毛泽东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势。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②这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性格、志向”有关。

3.从毛泽东身上你得出什么结论?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首励志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

4.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吗?

不行。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弃的态度。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驶生命,要么生命驾驶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人的生活并非只是一种无奈,而常常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也是由态度决定的。

心态决定命运: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积极的心态,树立理想,掌控命运。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描写秋日独游所见橘子洲头秋景,想到“谁主沉浮”的民族命运问题。下阕回忆从事革命活动不平凡的岁月,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具体让学生体会意象、意境;通过意境营造的情境氛围体会作者情感。知识结构图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朗读技巧,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

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预习了诗歌,可是对于这首诗歌的上片,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写,面对诗歌还是像初中那样的死记硬背,并没有掌握诗歌的解读办法,还需要高中教师在学法上给以指导,所以我让学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写,并指出这些景物的词性,感悟整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进而分析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神采飞扬,指点江山,他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感受《沁园春长沙》的魅力。

二、背景链接: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此时的毛泽东已被排挤出中央委员会,且被军阀赵恒惕通缉,真可谓“乱离朋友尽,独在天一隅”。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三、学习目标:找出上片意象并分析其特征,赏析诗歌意境,初步掌握意境题答题模式。

四、诵读诗歌,感知氛围

五、老师提问,学生做答(结合课文内容,字句翻译)

六教师分析:上片通过寒江、霜天、万山、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一:再读上片,概括上片内容学生讨论,学生可能抓不住命名的关键,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课堂,激活课堂。

提问二、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来描绘湘江秋景?请在课文中勾画并回答。教师准备意象概念的讲解。学生可能抓不住意象,只能找到景物,那就从景物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意象。真正进入诗歌考题意象的讲解。

提问三、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可能不知道抓什么去体会意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意象

提问四、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学生讨论,学生对意境基本没有概念,教师需要逐步引导讲解,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意境,进而体会情感。

六、教学评价设计

以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来确定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教师也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内部也对成员之间进行评鉴,在彼此的评价之间可以查缺补漏,把课堂教学的结果延伸到课外。

七、教学板书

沁园春长沙

上阕:即景抒情[提出问题]

写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抒情:怅、问

下阕:回忆抒情[巧妙作答]

总结:

1、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2、用词精当意境深远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进行的比较流畅,按照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进行延伸,我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对意象的讲解,到意境的感悟,到诗歌感情的流畅分析,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有遗憾,就是在扩展到抒情方式就更好,点一下借景抒情,课堂上有学生把意象理解偏颇的地方,我说通过词性来判断,意象都是名词。如果重新学习,我会加入抒情方式的讲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隋唐,和乐而歌,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还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二、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三、关于词牌“沁园春”

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沁园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五、诵读

(注意节奏、押韵)

六、课文解读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2、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

关键词:立、看、怅、问、忆、记

(1)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突现鹰的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鱼——翔浅底(翔——体现里鱼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2)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是对前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

(3)诗歌意象

诗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具体的事物)

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4、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5、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七、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教案篇8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知识链接】

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基础自学】

1.文学常识: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_____。

2.知人论世: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3.基础知识:

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

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②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怅:寥廓:

谁主沉浮峥嵘:

稠: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激扬:粪土:击水:浪遏飞舟:

4.读出诗的节奏,品味诗的情感。

5.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并概括词的上、下两阙内容:

(2)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3)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命一个小标题。

【合作探究】

1.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三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同学少年”?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6.《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检测案】

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派和派两种。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廓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

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

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

c、层漫遍底d、碧尽遍

6、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