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列表页

跑的教学教案5篇

2024-06-23 22:40:57工作计划

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跑的教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跑的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

2、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将平展的纸通过折叠来增加承重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纸张承重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两张同样大小的a4纸、两张同样大小的卡纸、数枚硬币、两块同样大的积木

设计意图:

纸不仅是幼儿生活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也能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证。结合这一年龄特点今天我将带领孩子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愿意动手操作,并对试验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探索纸张承重力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问好:

大家好!我是倩倩老师,我今天带来的小实验是《最厉害的纸》。

2、介绍活动材料:

准备材料有两张同样大小的a4纸、两张同样大小的卡纸、数枚硬币、两块同样大的积木。

3、探索平展纸的承重力,实验开始:

①将一张平展的a4纸,平放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可以承受几枚硬币的重量,开始放硬币:1枚硬币。

②再将平展的与a4纸同等大小的卡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可以承受几枚硬币的重量(1、2、3),3枚硬币。

4、现在我们来变一下,探索折叠后不同种类纸的承重力:

①将平展的a4纸折叠成锯齿状,把折叠好的a4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的承重力会不会增加?开始放硬币1 2 3…数枚硬币,承重力增加了!

②再将与a4纸同等大小的卡纸折叠成锯齿状,把折叠好的硬卡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的承重力会不会也增加?开始放硬币1 2 3…数枚硬币,承重力也增加了!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平展的纸通过折叠后承重力会增加。(如在实际课堂中,可先让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里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究。

反思:

?最厉害的纸》是一节科学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比较探究中发现不同纸通过折叠后承重能力不同,并能积极动手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将纸折叠起来的方式可以改变纸的承重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活动中能够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平展的纸经过折叠后它的承重会发生变化,激发幼儿喜欢探索纸张的兴趣,活动不足之处有几点:

1、可以多准备几种不同种类的纸,让幼儿进行对不同纸的感知和承重探索;

2、在第一次操作完之后没有做一个小结,让幼儿没有明确知道纸的承重力与纸的厚薄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切以幼儿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参加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跑的教学教案篇2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跑的教学教案篇3

活动名称:多彩的春天

设计思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幼儿园的小花园里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开得正艳,在午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新奇的发现着,交流着。与季节相结合,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幻想,喜欢艳丽的色彩,所以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说说心中春天的颜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装扮小花园的过程中,练习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vcr、画有线条的纸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说说春天的颜色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幼儿园的花园里可真美丽,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是,王老师,认为春天是绿色的。你们猜猜为什么呢?

幼:因为春天里有柳树姐姐是绿色的……

师:恩,说的真好。

小结:因为春天到了,绿绿的小草发芽了,所以我觉得春天是绿色的。

2、那么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红色的,黄色的……

3、幼儿相互讨论。

师总结:我听到有的宝宝说春天是红色的,有的说春天是蓝色的,看来春天真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春天美吗?

二、 装扮小花园

1、师:看看我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你们来猜猜看

2、其实这是老师的花园,黑黑的线是花园里的小篱笆。我在这块种上绿绿的草坪(边说边涂色,指导语:要让草坪长的满满的,可以有小白点吗?)你们帮老师想想花园里除了草地还会有什么?如:花丛,花丛会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3、师:可是,这么大的小花园王老师一人装扮,有点累。所以,我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帮忙。看,哥哥姐姐装扮的小花园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花园里种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看vcr

4、幼儿操作

师:剩下的,请你们去用各种美丽的颜色来打扮你们的小花园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飞飞

1、暖暖的春风出来,引来了蝴蝶姐姐,我们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们的小花园吧。

2、幼儿边做蝴蝶飞边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评:

本次活动是在春天《小花园》的主题下进行的,这段时间我们利用午间散步、森林公园春游等等机会中,一起和孩子们找找春天里的颜色。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说说春天的颜色、装扮春天的花园、和蝴蝶姑娘一起参观花园。

这三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目标所设置的,教师目标意识较强。在第一环节中,老师用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导孩子说说他们心中春天的颜色。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基本能说完整话,如:“春天是**色的,因为…..”老师可以根据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适当的调整一下,在小结的时候可以加强为幼儿感受春天美的体验,如“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的,因为….春天是粉粉的红色的,因为…”但是在幼儿自由交流的环节,也许由于有客人老师在的缘故,讨论的气氛不是很热烈。在第二个环节中,由于看了vcr,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在装扮涂色中,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环节中,老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完成花园的装扮,这样孩子们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参观花园。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结束活动的时候总是有着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这些遗憾才让我们有不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五)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跑的教学教案篇4

[音乐教案-牧童]

乐器演示与《牧童》教学(99年秋冬)【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音乐教案-牧童。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 《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幼儿教案《音乐教案-牧童》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

“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预备铃:x - │x - │x - │x - │x - ‖上课铃: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下课铃: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集合铃: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

跑的教学教案篇5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格外、仿佛”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播放录音《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

(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2、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处理第一次弹琴,使学生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初步认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

1、过渡:

贝多芬两次为兄妹俩弹琴,请打开书,快速找到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弹曲的情况。

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

(提示学法:抓住事情发展变化,体会人的思想感情。)

4、指名回答问题。

5、练习:

⑴哥哥妹妹对话。

(体会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使贝多芬感动。)

⑵盲姑娘听曲后的话。

(激动,懂音乐使贝多芬激动,找到了知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