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教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进步,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量的数学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量的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数来描述图形。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固体胶。
2.ppt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片
3魔术箱、魔法棒。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2.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量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
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二、交流活动:找一样多
师:现在看着画面说说和一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2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3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量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量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8你会算了,那4/7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8而是1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量的数学教案篇5
一、检查反馈
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例如:刘兴华、孙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2、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课后反思还不够重视。
2、个别教师教案过于简单。
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教师批改要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3、学生在书写方面有很大进步。从检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有明确的要求。
不足:
1、对于学生书写的工整性,还需加强教育。
2、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稍细心些,发现问题就让学生当时改正,学生也就会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量的数学教案篇6
相交线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来自xx大学。我今天试讲的是有关相交线的内容。说起相交线,其实咱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并不陌生,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关相交线事例,比如说:包头市区里的街道,盖楼房用的塔吊,还有就是家里的窗户等等。
要想了解有关相交线的特征,那么首先由我来想大家介绍一下与相交线相关的一些角: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注意其中的两个条件)
特别说明:
1、邻补角是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角,是两个角互补的特例,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很多,但是邻补角只有两个。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为对顶角。(注意其中的两个条件)
特别说明:
1、对顶角一定相等,且成对出现,但是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提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线段与直线垂直时,是指他们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1、两条直线垂直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垂直。
垂线: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距离,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特别说明:
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垂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距离是一个数量。
2、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证明方法:
反证法:
假设直线l与直线外一点a,过a有2条直线与l垂直。
作ab⊥l,垂足为b;作ac⊥l,垂足为c。则ab与ac交于a。又∵ab⊥l,ac⊥l∴ab∥ac
“ab与ac交于a”与“ab∥ac”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的一点与已知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证明方法
由平行线一点向另一条线做无数个连线,
垂线的平方=其他连线的平方-垂点与连接点线段的平方根据直角三角形两短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得知平行线间垂线段最短“三线八角”的判定
所谓的“三线八角”就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8个角。这八个角中共有4对同位角,2对同旁内角,2对内错角。
同位角的特征:位于截线同一方,被截两线的同侧。呈“f”型。内错角的特征:位于截线的两侧,被截两线直接。呈“z”型
同旁内角的特征:位于截线的同一旁,被截两线之间。呈“u”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