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列表页

三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2025-10-09 05:03:23工作计划

三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二、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三、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四、复习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4、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三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篇2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有59人,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特别有3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很难得到60分,经常不及格。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和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2、加和减的计算(第3单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第2、5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年月日的知识(第7单元)。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平年、大月和小月;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5、认识小数(第8单元)。借助元角分的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5、搜集一些题型,出4份单元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乘除法计算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难点:观察物体、年月日的知识、周长的计算。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重点抓好班级的后进生,力争期末时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成立“二帮一”学习小组。

  4、统观全册教材,帮助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5、注意孩子细心方面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做题习惯。

  6、复习以基础为主,同时注意练习、作业精心设计,以帮助优等生拔高,差生补基础。对重点难点增加课时量,要讲深入一些。

  具体内容的复习措施:

  (一)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

  1、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2、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练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

  3、混合运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4、能联系生活实际,解答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三)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

  1、通过实物演示,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理解周长的内涵,能通过测量、平移等多种方法计算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目标解析

  第1题是一个数学活动,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安排了:计量单位的运用,简单的时间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倍的认识的复习。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寒假马上就到了,你们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计划吗?旅行时坐过飞机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憧憬寒假到来的心情中自然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109第1题的航班信息图。

  1.说说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解决第(1)个问题

  (1)出示飞机图,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轿车、自行车、步行的速度,从而比较填写出飞机的飞行速度单位。

  (2)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如小学生的体重、一袋大米的质量、一袋盐的质量.、一头大象的体重,从而通过对比填写出飞机的载质量单位。并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者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习巩固。

  (3)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的长度如铅笔的长度、自己的身高、家到学校的距离,从而通过对比填写飞机长度的单位。并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习巩固。

  通过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量,为填写正确的单位提供参照物,并且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解决第(2)个问题

  (1)出示钟面图,请学生读出钟面的时刻,在学生读时刻的同时将有关时间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如钟面的结构,时针、分针、秒针走格所代表的时刻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2)继续在旅行的情境中解决第(2)个问题。让学生口答9时40分再过20分后是几时几分,最后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

  4.解决第(3)个问题

  (1)出示例题分析题意,让学生尝试列式

  (2)指名上黑板列竖式计算

  小结: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3)复习验算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由于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加法题目: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 被减数-差=减数 ② 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法题分别有两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验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4)变式练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5.解决第(4)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并计算。

  ①指名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算理。

  ②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改变问题,求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分析问题中的“大约”一词,复习估算的方法(课件演示估算过程)。

  6.解决第(5)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2)出示算式22,让学生说出两个2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课件适时进行演示。

  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p111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2.课件出示p111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图文应用题的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填写在相应地方;

  (2)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老师复习计划 篇4

  学生情况分析

  我和三班的同学一起互相学习了半年之后,发现学生们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月日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小时计数法,会简单的时间运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和闰年之间的关系。

  三、小数的出入认识

  1.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2.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计算器

  1.结合生活,初步了解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必要的计算。

  五、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还有笔算。

  2.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理解四则运算,并熟练运用进行多步运算。

  六、观察物体

  1.结合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事物,所观察的形状不同。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正方体、长方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2.能灵活的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估算出简单的,笔算出复杂的两位数除法。

  3.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八、平行和相交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在测量中,体会“两点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九、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

  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

  录在统计表中。。

  十、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及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

  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

  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

  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

  举一反三的能力。

  5、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

  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6、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

  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7、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

  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