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列表页

雨后教学反思推荐7篇

2024-06-02 16:16:18心得体会

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自己肯定也是在学会思考,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写好详细的教学反思,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后教学反思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后教学反思篇1

1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本课教材的内容特点:来自于活生生的生活,我努力为学生多次营造文本同学生实际生活相构联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个导入环节,既让学生重温了玩耍时的情景,又激活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情感,学生入情入境,畅所欲言,交流着自己充满童趣的活动。他们个个谈得津津乐道,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2 促使学生的相关生活经历的想象,来帮助学生对文本中重点、难点的理解。

在“营造气氛,感受情趣”的环节中,我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体会文本中人物或兴奋、或骄傲、或羡慕之情。让学生的情感与诗文融为一体,激起了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借此来帮助学生对文本中重点、难点的理解。

雨后教学反思篇2

?雨后》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是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初读诗歌,觉得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点,诗中任务那矛盾的心理孩子们能真切体会吗?课上完了,才知道,这样的诗歌恰到好处!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孩子,与学生能年龄相仿。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想法,他们不也曾有过!

两节课的教学,有些许值得回忆的地方,记下以反思:

一、课题引路,导入课堂

课题是《雨后》,写的一场夏雨之后。初读课题后,我便问道:“从诗中哪些语句你看出这是一场雨之后呢?”“这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两个问题的逐步抛出,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叽叽喳喳地将课文度开了。一会便找出“闪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词语,并解释得相当美妙:“正是下了一场雨,树梢才会挂着雨滴。太阳出来了,照在上面,金光闪闪,多美呀!”“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说明雨下得很大呀,小雨过后,就只能出现小水塘了。”

二、字词教学,紧扣中心

文中的生词不多,像“赤脚”、“妹妹”、“兴奋”、“咬”学生都较好理解。重点在于“树梢”这个词的理解,读起来似乎又有点懂,但真正的理解很多小朋友还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画了一棵树,随即问道:“哪个小朋友来画画‘树梢’指的是哪儿?”一生走向黑板,用粉笔在树的'主干与树枝的交叉处点画了一下,不少小朋友点头表示赞同。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读道:“是指条状物细的一头,指末端。”“那树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画,“这样画树梢对吗?”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很快地纠正的错误的画法。此刻,我再出示雨后树梢挂着雨滴,闪着金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劲踩”这个词不理解扎实了,孩子们就难以感受到诗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于是,指名一同学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第一个女生踩得非常文静。我相机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样踩?”“轻轻地踩。”不少孩子抢着答道。再请一生,继续问道:“这是怎样得踩?”“稍微用点力地踩。”再请一生,这个小男孩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小脸涨得通红,用力地踩着地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使劲踩,使劲踩。”巧的是,小家伙用力过猛,重心不稳,差点滑到。孩子们哈哈大笑,自然给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启发想象,描绘童心

全诗视角独特,犹如一架摄像机,镜头先是对准了雨后的广场,而后逐渐拉近到广场上的孩子,最后聚焦在了一对戏水的兄妹身上。诗歌学完后,抓空白处提问:“镜头又开始转动了,转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们一样玩得很快乐!你也玩过水,在哪玩,怎么玩?现在镜头对准你,用语言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吧!”孩子们开始了回忆,开始了想象,开始的幸福的语言之旅!

雨后教学反思篇3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课堂上孩子们摇头晃脑,读得声情并茂。这是冰心写的诗歌《雨后》,诗中描绘了一群孩子在雨后的广场上尽情玩水的热闹场景,全诗充满了童趣,快乐贯穿全诗。在我冬青的引导下,孩子们读得很是投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快乐和神往。

可是,孩子们真的理解吗?他们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体验吗?

于是,我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也踩过水吗?”刹时,同学们脸上那快乐的表情消失了,回答我的是有气无力的两个字:“没有!”没有?奇怪了?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呀!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大雨过后,我那五岁的儿子总是挣脱我紧拉着他的手,特意跑到水坑里,用脚使劲地踩水。本想骂几句,可是看到他那可爱的样子,看到他开心的笑脸,我就不忍心了,只好由他去,回家帮他换衣服了!可是我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怎么了?是真的没有踩过水,还是……

“没有关系,告诉老师,不会批评你们的!”我想了解真实的情况。终于,一只手举起来了。哈,是最调皮的小男孩汪汝豪。我马上对他进行随机采访:“你当时玩得开心吗?”“当然了!”那快乐的光芒回到了他的`脸上。“那水花儿溅得好高,都到衣服上来了!”“啊!”其他的孩子发出赞叹。“可是,后来,鞋子湿了,衣服脏了,回家被妈妈骂了!以后我就再也不敢了。”他低下了头。“是啊,我爸爸妈妈也不许我玩水的!”“他们每次都告诉我要小心点。”……其他孩子齐声附和。

望着孩子们那急得通红的小脸,我沉默了。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是好了,可是精神呢?现代文明把他们禁锢在水泥与高楼内,父母帮他们买了许多的玩具以及许多的cd片,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似乎成了现在儿童最主要的娱乐形式……可是,他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减少了,玩泥巴、堆沙子、在草地上打滚,对他们来说成了非常奢侈的事。因为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些孩子不希望他们的衣服被搞得脏兮兮的;另一些孩子的日程被排得过满,他们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孩子们在不许做这不许做那的禁令之下,一个个变成了“小大人”,他们小心翼翼地说话,小心翼翼地游戏……孩子应有的童真很少能再见到。这些,已经引起了国际上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呼吁:10岁前的儿童应做包括“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沙子‘埋人’”等在内的32件事……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面对还在叽叽喳喳发表不满的孩子们,我说:“同学们,下次雨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踩水!”

“哦!耶!”教室里响起了欢呼声……

雨后教学反思篇4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川页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表演。

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弹性预设

把握生成

——《雨后的森林》教后反思

张琼??

1.引??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及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雨后教学反思篇5

今年的家长开放日上,我上了一节《雨后的森林》,由于组长生病买来上班,我带着组内的妹妹们进行了课程设计,试讲,也在鲍校长的指导下进行了改革,最后在家长面前呈现出一堂好课。

上完课,我也坐下来进行了反思,想想课堂上的优缺点。

优点:有了两年的经验后,我能够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教态大方,和学生的互动非常好,课堂环节接凑,过渡语用的比较到位、精炼。另外在自己最欠缺的评价语上也有所突破。

缺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各异,主体性的体现就是要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放手给他们自己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讨论,遇到分歧也可以让他们争论。但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并不是听众,也不应该是裁判,不应该怕说话,在是整个课堂掌舵的船长。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追究,引导、启发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锻炼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立足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太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在教师内心的标尺上。忘了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忘了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将自己的喜好,一厢情愿地硬塞给学生,将自己对教材分析的所得按照自己的思路,采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方法一步步引生入“瓮”,不许学生越雷池半步。在这里,我就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所以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己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没有好好去解决,草草了事。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小朋友课外知识掌握得太少太少了,以后迫切需要在完成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一件事,多多少少会给人带来遗憾,有了遗憾,才会迈出进步的步伐。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能把语文课上得越来越精彩。

雨后教学反思篇6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诗歌源于生活,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他们才能更深入地体验蕴涵的情趣。。

一、设置情境激起体验

雨后你们痛快地玩过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雨给你带来过什么呢?待学生畅所欲言后。引入课题:小朋友们玩水的场面被中国现代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想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下面我们一起去读读这首诗,给孩子们播放适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里所描绘的情景。这样,通过朗读,学生被带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产生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交流:讨论:小哥哥摔了跤怎么还兴奋、骄傲呢?妹妹为什么也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兄妹俩的兴奋和乐趣。再出示课件,说一说兄妹俩的动作、神情,甚至模仿他们的样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劲踩着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小妹妹咬着唇儿提着裙角轻轻地小心地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体味了文中表现出的`那份童真童趣。这时再引导学生质疑:小哥哥摔了跤怎么还兴奋、骄傲呢?妹妹为什么也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然后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就能理解摔跤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在妹妹眼里,小哥哥就是她心中的偶像,他勇敢、坚强,摔了跤也不哭。此时再引导朗读,学生就定会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

三、引导背诵拓展延伸。

在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背诵。最后抛出拓展问题: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吗?(可以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比童年,也可以和其它地区的孩子比童年)作为课下作业留给了学生,让孩子们做成ppt的形式呈现学习结果。

课后,我想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时刻为孩子们服务,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我们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维和归纳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之间的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形成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我们只是听众,一个适时的点拨者,一个助教者。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呼唤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拨动心灵的琴弦,让孩子们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的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进步的殿堂。

雨后教学反思篇7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阅读了许红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很多,我决定教学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课始,我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回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