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心得写得更细致,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示个人的思考水平,写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1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再一次掀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热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干部,应当向劳模学习,向先进工作者学习,做新时代的“打工人”,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中国梦,付诸于一点一滴的劳动工作中,脚踏实地去实现。
尊重劳动成果,把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主基调。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劳动、珍视劳动。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经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历经了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蜕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是各行各业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结晶。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些成就是百折不挠艰苦探索得来的,是付出巨大牺牲和艰辛劳动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这一代代人的劳动付出,真正尊重祖祖辈辈们积累的劳动成果,让“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理念入脑入心,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幸福,让奋斗成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
崇尚实干精神,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今日华夏大地上,广大劳动者正在用奋斗书写历史。脱贫攻坚道路上,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当好带头人、做好贴心人,带领群众啃下“硬骨头”,用脚步丈量出脱贫的广度,他们用实干诠释了“解决绝对贫困要靠接续奋斗得来”。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全力以赴逆行,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排查,快递小哥坚守岗位配送,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任劳任怨赶工,他们用实干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一群群劳动者克服艰难险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战场上站好岗、守好责,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继续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品格,以劳动为荣、以吃苦为乐,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让视野在劳动中更加宽广,让人生在奋斗中更加充实。
突出创新思维,激活“劳动开创未来”的主引擎。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电缆掌门人”何光华用20年的风华,通过技术攻关历史性地实现了电缆无接头敷设,填补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空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罗昭强半路出家,从一名顶级维修电工转行当起了高铁调试工,经过疯狂补课,研发出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荣获国际专利授权,他说,新时代的劳模不仅要会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抬头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带着敢为人先的勇气、执着专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情怀,在各自的领域勇攀高峰,成为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懂技术会创新的带头人、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用劳动创造人生之美、国家之美、时代之美。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30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还有利于保持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长期战略举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之后,不失时机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战略目标,用以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继续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全面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2年伟大成就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党的带领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来加以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党的对基层的领导力,才能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此,要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五力”,即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先锋带动力、群众凝聚力、支撑保障力。
一、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章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功能、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重点,强化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重点,强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维护群众各项合法权益为重点,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三是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坚持和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规范化、示范化要求,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持续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参加,推动党支部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实效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健全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发挥巡察作用,持续整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小官贪腐”和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开展x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选好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按要求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继续选树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组织体系,提升组织覆盖力。一是扩大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支部的力度。推广“党建+”模式,以选派党建指导员、联建共建的方式,把党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农业产业基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拓展社区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覆盖社区、党小组覆盖网格、党员覆盖居民楼栋,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到网格中,将服务供给实现在家门口。推广在居民楼栋建立党员连心驿站有关做法,公示楼栋党员责任人职责及联系方式,增进党员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探索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团体中建立党组织。二是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设立党组织,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在产权单位、市场管理部门、物业公司、骨干企业率先建立党组织,向入驻单位和商家店铺延伸。创新推进互联网业党建,对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互联网业单位党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兜底管理责任。跨区域的大型互联网业单位党委下属的党组织,党员分散跨区域的,可突破时空限制,设立网络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加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党建。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的类型、规模、层级和分布区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并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园区内员工居住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楼栋和党员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作息规律等,探索建立特色党支部和党小组。三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发展变化,坚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在企业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党组织设置方式、职责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洛阳国有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地企党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原则,理顺市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企业党组织关系集中统一管理。
三、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先锋带动力。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条件,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基层干部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对换届后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强化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优罚劣。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出路,加大关爱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开展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等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注重发挥驻村指导帮扶作用。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重视抓乡促村作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备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配强专职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确保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落实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政策待遇,在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进一步向乡镇倾斜。优化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全面完成乡镇“五小”建设。市县机关新招录的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安排先到乡镇挂职锻炼。三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从严把好入口关特别是政治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保证队伍源头质量。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有序调控党员发展规模,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开展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跟踪联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严肃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不落实、不经常、不规范的问题。加大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创新组织生活、党员教育方式。同时,在流动党员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动党支部,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的问题。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群众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困难。以提高阵地利用率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坚持支部引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在群众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难时刻,或娶妻生子的喜庆日子,及时提供帮助,着力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推行社区服务窗口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当场办结业务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结合区域化党建平台,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组团式服务。加强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变“群众带着材料跑”为“网络带着信息跑”。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认真落实“一编三定”,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公开公示,纳入民主评议党员范围。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推动市县两级机关党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对接社区居民群众需求,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督促评价机制。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团队。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社区。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逐步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政府转移职能与社会组织服务有效对接。每个城市区须培育引进3个以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五、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支撑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好《关于巩固提升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二是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xx年底,力争使全市4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挖掘一批试点村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工作阵地规范化建设。着力将金融、医疗、文化、旅游、购物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项目引进党群服务中心,将阵地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提振人气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平台。开展以推动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为主要目标的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按照有设施完善的讲习场所、有结构合理的讲习队伍、有丰富实用的讲习课程、有科学有效的讲习方法、有务实管用的讲习制度、有简明必要的讲习资料的“六有”标准,20xx年底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加大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做实。大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开拓思维、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聚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坚强组织保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5
今天,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研讨作如下交流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1921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学懂中国改革开放史,需要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走过的这段艰辛探索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在经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灾难重重的痛苦之后,坚持痛定思痛,坚决捍卫祖国尊严,始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21年7月,一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救亡图存有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进步,让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跃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双规并行,得到了极大丰富;科技成果屡见新突破,无数领域的科研成绩,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地位重回高峰,外交成绩斐然,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世界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历史的治国智慧。改革目标和方向明确,立意深远,符合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6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习总书记这句话激励鼓舞着广大中青年干部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秉持矢志报国的伟大信念,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因循守旧只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更新知识文化,理论指导实践,注重道德实践结合,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完成人民的嘱托。
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习总书记说过“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学会拜人民群众为师,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在理论学习方面也要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才能领悟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精髓。中青年干部要不断补充精神食粮,学习上求真务实,工作上兢兢业业,少一点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上的含英咀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宗旨责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的为根本目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群众有事能叫得应。学会拜人民为师,做到反躬自省。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爱做的事要敢做敢为,努力尝试,矢志伟大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的探路人。人民日报曾评论这位物理学家林俊德“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生命中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青年时的他扎根于祖国沙壁地滩,参与国家核盾的建设,立志报国,建功立业,正是由于他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卓越奉献的崇高品格。铸造了屹立在世界高峰的中国。新时代下的中国,春机盎然,前方充满着无限风光,只要我们秉持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定能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求真学问,知行并济,是每一位实干家的奋斗基因。只有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科学统筹,才能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处,奋斗才有方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候,选择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用知识和理论武装头脑,拓宽视野,结合近代时期中国现状,在书中寻找解救当下中国病状的根本答案,以指导理论与实践与相结合,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创立了新中国。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不仅求真知,悟真理,还要敢担当,理解理论真谛,强化责任意识,敢闯敢干,才能写好新时代干部作为的华丽篇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时代,我们所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立足于根本,求真知识,脚踏实地,披荆斩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国家更有前途,民族更加希望将,人民更加幸福。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7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使我更深刻地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这一切巨大的变革,源于1978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同时也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发展,民生较为艰难,国际形势又趋复杂。邓小平同志曾说:“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所以,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恢复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在国际上,与国外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相比,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发明显,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中国必须要通过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让人民过上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中国的经济活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有目标和方向的,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稳定。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程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完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的三个转变,是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阶段。首先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功,在城市对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显著进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攻坚与持续推进。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这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经验的总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改革思路,推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改革。
三、改革开放的全新期。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逐步实现了开放、富强、民主、文明的巨大进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拓宽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发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义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显著的。在改革开放越发关键的时刻,就象总书记指出的,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我们,就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紧紧跟随党的指引,看准方向,坚定不移的为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幸福乐业而努力奋斗。
现代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篇8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把握历史规律,领悟其中包蕴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注重形成历史共识,认识中国道路开拓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长的历史;要做好史论结合,明确时代使命,破解现实问题,开拓新的历史。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自那时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让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乡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小时候,外出都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走。大概在10年前后,开始有道路修到我的家乡。如今,从我的家外出旅行、上学,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而且道路更宽更舒坦,到达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更可喜的是,年底我的家乡将开通高铁,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正值2021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这是改革开放结出的成果。令人担忧的是,去年突发的疫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有所影响。我国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季度增幅。但危机和机遇往往相伴相生,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往往也是催生深层改革的动力。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国内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唯有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挑战。
40多年,不短不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面对着各种挑战、依靠着不懈的努力,书写了许许多多壮丽的篇章。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所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着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全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