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务人员驰援绥芬河心得体会 篇1
一个18线小县城,为了不让疫情扩散开,为了不让毗邻的其他省份遭殃,正在做着和一线城市一样的努力。
山城绥芬河,是百年口岸,是连接超过4个国家的关节点,目前正在负重前行!据央视新闻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1479人被集中隔离,代市长王永平预测其中15%-20%或转确诊。
截至4月12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243例,现有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02例,现有境外输入疑似8例,此外,绥芬河境外输入病例还在继续增加。
为何绥芬河成为继武汉疫情之后,再度成为疫情又一爆发中心?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由于近期俄罗斯飞往中国的航班大幅减少,通过陆路经绥芬河口岸入境人数激增。
这意味着全国从俄罗斯回国的多数华裔均从此处回国,绥芬河以一县级市之力,给全国挡住了大量的境外输入,在绥芬河的众人正做着和武汉一样的牺牲!
目前,为应对快速增加的输入确诊病例,4月8日,绥芬河市所有小区起实行封闭管理,严守小区大门、楼道单元门和居民家门。除此之外,4月7日,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公路口岸旅检通道关闭。在中国各省市经济复苏之时,绥芬河作为一个陆路交通重要口岸,他们倾全力"封城",部分对俄经贸合作暂停。
中国疾控中心驰援绥芬河
如此严重疫情,致使绥芬河三日赶工建设方舱医院,将一座13层的办公楼即刻改造,预计可提供600余张床位。与此同时,进驻绥芬河市方舱医院援助的医疗队员预计共有400人左右,其中包括一些刚从武汉一线战役回家的英雄。
4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派出15名专家组成的实验室检测队迅速抵达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并在当地展开搭建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的工作。
眼下,50多种近万箱设备抵达绥芬河,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搭建。据介绍,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是负压的帐篷P3检验室,目前在国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室,拥有独立排风系统,达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防护要求。实验室建成后,将会大大提高绥芬河市新冠病毒检测能力。
俄罗斯输入性病例暴增
绥芬河境外输入性病例多数来自俄罗斯,而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多数是华商。截至4月13日中午,来自俄罗斯的新冠肺炎输入性确诊病例,总共至少409例,其中落地绥芬河市243例。
4月11日,俄航SU208航班搭乘204人抵达上海,其中30%的人都确诊了新冠肺炎。乘客李航说"俄罗斯的疫情没这么简单"。而这也是众多从俄罗斯回国华裔的想法。
截至4月12日上午,俄罗斯累计确诊15770例,单日新增2186例。越来越多的华裔因对俄罗斯疫情以及其抗疫措施心存疑惑,选择回国,导致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突然暴增。
正因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让中国的疫情又出现了一波"小高峰",也给相关省份带来了新的压力。与俄罗斯接壤的两座小城——7万人口的黑龙江绥芬河、30万人口的内蒙古满洲里,都成为了防疫前线。
在俄华人达数十万人
此前,网传在俄华人有150万那么多,据黑龙江学者笪志刚估计,这个数字可能达到十余万人。他们中有一些人担心俄罗斯的防控体系薄弱,医疗体系可能不堪重负,加上他们都知道国内防控做得好,医疗有保障,因此回国的意愿增强。
然而,绥芬河陆路回国者中同样发生了超高的感染比例,这向在俄中国人敲响了旅途巨大风险的警钟。由于从入境确诊人数众多,每一架飞往中国的飞机都对健康旅客构成很大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在俄中国人应当选择减少旅途,应当是最安全的。
2025医务人员驰援绥芬河心得体会 篇2
4月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疫情管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3月31日以来,黑龙江已先后派驻71名省级管理、疾控、临床专家抵达绥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参与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驻151名医务人员支援绥芬河市救治工作。另外,在除牡丹江外的其它地市和省直属医疗机构,已经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专业为主,按医生护士40人、60人的结构比例,以100人为一个团队,内部按25人划分成四个单元,根据临床需要分梯次整建制随时投入救治工作。
据介绍,目前绥芬河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3例,经绥芬河累计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37例。其中,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病例68例,无症状感染者103例;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收治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49例,无症状感染者34例;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重型2例、危重型4例。6例重症病例,主要是由于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多数在俄罗斯已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长途几经周折返回。其中目前最危重的1例,在发病12天后才入境接受治疗,同时还合并了严重的基础性疾病。
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表示,我们按照“四集中”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严格落实分类诊治要求,经绥芬河口岸输入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收治入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绥芬河方舱医院在省级和牡丹江市级专家指导下,由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市政府负责改造,自4月6日启动以来,仅用3天就完成了消防监控、弱电、上下水和化粪池消杀净化改造等工程,待全部设备到位后,方舱医院即可启动患者收治工作。下一步,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原则上只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只收治轻型、普通型患者,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作为省级区域重症救治中心只负责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哈医大一院派驻专家、物资、设备,全力支援重症救治,由于凯江担任组长每日对重症病例进行会诊。
“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统筹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共同应对境外输入疫情救治工作。”于凯江表示。
2025医务人员驰援绥芬河心得体会 篇3
境外输入病例连日增加,令边境小城的黑龙江牡丹江绥芬河市成为抗疫重镇。
4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博刊发题为《刚回家,又出发——中国疾控中心驰援绥芬河,搭建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的文章称,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的15名专家组抵达绥芬河市,援助当地开展新冠肺炎输入病例防控工作。
上述专家组由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研究员带队,涵盖生物安全、卫生应急、传染病控制、实验室检测等领域的专家。
在开展援助的15人中,武桂珍、张勇、王锋、卢学新四人曾赴湖北武汉参加抗疫战斗。
“有人回京后还未与家人团聚几日。他们在接到援助绥芬河防控疫情任务后,都毫不犹豫再次重装上阵。”上述文章写道。
而在此前一天,满载着近百箱援助抗疫物资的运输车已经发往绥芬河市。这批物资涵盖了50余种疫情防控应用品。
文章说,在新冠实验室检测队到达后,将在几小时内搭建起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将成为检测队援助期间进行核酸检测和科学攻关工作的关键区域,承担实验室筛查和留观等多项工作。
同时,绥芬河疾控中心日检测能力也有望增加1000份以上,将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确诊、早收治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这支队伍的抵达,中国疾控中心将有督导、流调、消杀、实验室检测22名专家在绥芬河市参与疫情处置。
2025医务人员驰援绥芬河心得体会 篇4
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护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就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提出十方面措施。一要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二要做好工伤认定和待遇保障,三要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四要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生活保障,五要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六要确保轮换休整到位,七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八要切实落实有困难家庭的照顾帮扶,九要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十要开展烈士褒扬和先进表彰。(2月2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通知》中十方面措施,涉及物质保障、人文关怀、执业环境等多方面,得到了多数网民的支持,显然,一线医护人员用生命救生命,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国人的认可。相比于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措施,其中几项跟医护人员当前身心健康相关的人文关怀措施,如落实医务人员生活保障、确保轮换休整到位、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等,显得格外有“温度”。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从疫情拉响警报至今,已持续一个月,一线医护人员,不分昼夜,舍小家顾大家。从他们那张被口罩压出痕迹甚至伤口的脸,从他们那双像是被水泡过的手,从他们缩在椅子上小憩的身影,我们仿佛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疲惫。那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希望再有任何医护人员不幸的消息,我们希望他们能吃好、穿好、睡好,同时保护好自己。从最初的医护人员缺衣少物,到现在的各项物资基本合理配置,从最初的志愿者自发帮助,到现在全国16省有组织的开展对口帮扶,从最初的医护人员上下班打不上车,到现在“采取专车接送解决定点医院一线医务人员通勤”,在这一过程中,或许相关部门做的还不够好,解决问题也不够及时,但值得期待的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人文关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前些日子,贵州政府给对口帮扶的鄂州医护人员捐赠了一批“温暖包”,里面装的是一些生活物品,小到指甲剪、袜子、保温杯,大到电热毯、保暖衣,就连女士用品也囊括其中,种类丰富,网友用“像极了妈妈为孩子准备的行李箱”来形容,这可谓是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关怀。别说物资紧不紧缺,就说那么多种物品,从采购到分装,700多箱,也是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和精力的。而就在前两天,鄂州市民为感谢贵州来的医护人员,又自发地为他们送上了鄂州特产,请他们品尝“鄂州味道”。这种您不远千里来帮我,我就用家乡最好的东西招待您的情分,提醒着医护人员,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我们”在一起,这恰恰是能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温暖与力量的源泉。
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同样奋战在农村、社区、重要交通路口等一线的人员。如今,我看见身边的他们配备了个人必要的防护衣物、工作所需物品,相关部门也给每个村执勤岗配备了可以遮风挡雨、吃顿热乎饭的临时帐篷,还有村里热心肠的村民每天送到执勤岗的热水、志愿者免费给执勤岗送去的可口饭菜。有了政府的关怀,群众的关心,我们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