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观后感心得 篇1
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和信念。任何职业、任何岗位、任何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是教书育人,学生的初心和使命是读书学习,医生的初心和使命是治病救人……这些具体的初心和使命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洪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_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5.2万人参加会议。会议提出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150所高校发表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令人欢欣鼓舞,但这样一个关于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会议和宣言仅在“朋友圈”小范围传播,社会反响并不强烈,原因很简单,“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如何做到,从知道到做到有很长的距离。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知道”与“做到”的统一。“知道”林县“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和现实,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知道”与“做到”相统一的核心是初心与使命。初心和使命给了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勇气、魄力和动力。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就是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回归”一词的使用令人或多或少地感到一丝无奈,至少说明了高等教育的方向在一段时期里与正确的轨道有所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但我们却没有做到。很多人会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理由,高教评价体系、高校排名、学科评级、职称评审、岗位评聘等等成为“身不由己”的托词,成为没有很好的实践初心和使命的借口。
所以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始终以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和根本出发点,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大无畏的气概,持之以恒的践行初心和使命。唯有此,我们的方向就不会偏,路就不会弯,高校中专业主义色彩就不会这么浓厚,急功近利的思想就不会成为主流。唯有此,学生抱怨教师上课“味同嚼蜡”就会少一点,学习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动力更足;老师抱怨学生“只玩抖音,不好学习”也会少一些,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教学投入会更高,就能促进人才辈出,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梦想。
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20_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讨论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晰学校办学的初心与使命,进一步明晰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初心和使命,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学习红旗渠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使命与担当、信心和勇气,敢于突破既有的格局和模式,积极学校发展难题,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大无畏的气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攻坚克难,变轨超车,实现高等教育的回归。
2025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观后感心得 篇2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取决于当国家面对困难时的精神面貌与状态。从国家面对突发疫情作出的正确判断与指引,到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响应制定防疫措施,再到千家万户普通民众“闭不出门”积极响应,当然,还有一批批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一个个坚守工作岗位的基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每每想到让人不禁动容。
如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只要我们上下心共克时艰,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路上定会开出胜利的花朵。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在路上!全国人民都在加油,我们在路上。
2025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观后感心得 篇3
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担当,为官一方,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一定要守土有责。
一要清正廉洁。当你脱下西装换上布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抓脱贫攻坚,谋乡村振兴,听见朗朗的笑声,看见满足的笑容,你自然会感到一种满足和升华,问心无愧。目前,基层干部的待遇不高,不少同志还比较困难,村集体大又都是空壳经济,就是这种情况,咱也要耐住清贫,更应知道多数群众的生活还不如你自己,所有扶贫救济钱物,应悉数安抚,万万伸手不得。身为党员,应穷而不忧,乐而不淫。项目开发、工程招标、土地拍卖、管钱管物,应牢记党纪国法,不得伸手探囊。
二要戒骄戒躁。古人云:正已而不求于人,形端则影直。我们要做到常走淤泥而不染,权钱在握而不贪,方显公仆本色,更显高风亮节。在平时言行中,要注意把握自己,与民相聚不乱讲,汇报工作不怨民,言谈不论他人非,灯红酒绿不涉足。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受“夹板气”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下属和百姓的抱怨,要反复思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民骂官而不恼。对于上级的批评和褒奖要正确对待,争取支持,宠辱不惊。
三要艰苦奋斗。乡镇工作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人翁是农民,主旋律是农业。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和农民交朋友、结穷亲,敢带复杂片,敢解疑难事,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发挥聪明才智,经受锤炼,增长才干。
四要发扬民主。模范执行党规政纪,带头落实各项政策。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实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形成抓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