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最美的乡村”电视剧心得体会 篇1
我叫__,是__村一名贫困党员,今年41岁,家中3人。父母都是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为支撑家庭我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早年我结过婚,但是因为家里贫穷妻子带着女儿和我离婚了。我一气之下常年不回家在沿海地区打工挣钱,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努力挣钱,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要让离我而去的妻子看看,我只是一时贫穷,不是一辈子贫穷。20__年5月,镇政府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多次打电话宣传扶贫政策,我毅然决定回家发展,利用好扶贫政策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了新房,心间暖暖的
回家之后,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第一时间到我家宣传扶贫政策说,“针对你家的情况,我一班人商量,现在国家实施危房改造政策,拆除重建每户可以补助3万元”。20__年6月我着手开始筹备修建房屋,利用我在外多年务工挣的钱,通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20__年9月我搬进了新家,同时政府的补助款也分为2次全部给我补助到位。看见家里新修的两间一层的新家,我感觉浑身上下都有劲了,日子也有了盼头,心里喜滋滋的。
有了工作,心田美美的
回家之后,村两委及时找我谈心说,“你专科学历,有在外面闯荡多年,现在村上刚好搞换届选举工作,村文书一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们推荐你来当村文书”。本想着等房屋修建好再出去打工,但是回头我想想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顾,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个事,虽然在村上干,工资么有多少,但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从20__年6月份开始我一边在村上工作,一边张罗着修房的事情。虽然两头跑,两头都要操心,但是我不觉得累,因为我们村上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20余户,能帮助他们实现早日脱贫,把国家好的扶贫政策落实下去,我感觉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有了产业,心中甜甜的
在村上工作,我了解到村上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经济组织。今年我村建成了大棚黑木耳生产基地,5个大棚整齐划一的排在顺沿河边的田地里。大棚黑木耳生产技术含量较高,而我村又刚好缺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值此之机,我踊跃报名,第一批就加入了黑木耳生产协会,后期又多次参加县镇各级组织的黑木耳生产技术培训和观摩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技术要点。在今年9月下旬,我村大棚所用的菌袋已经全部地栽完成,我利用前期所学,在大棚建设、喷灌用水引流、菌袋穿刺、菌袋地栽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帮助。眼下,只需按照生产的技术要求,控制好温湿度、发好菌丝,黑木耳的收获指日可待。作为先期的会员和技术人员,黑木耳带来的经济效益,我肯定会从中受益,这更坚定我回乡发展的信心。另外,我在村上互助资金协会已贷款3万元,凭着我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我认定泥鳅养殖市场前景可观,两河口镇地处4县交界处,周边市县对泥鳅的需求较大。我计划先用3万元把泥鳅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起来,先在今年小规模的试养,等市场打开后,明年之后再扩大规模。目前虽没有建成实施,但有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扶持,我的信心很足,产业发展给我增收、创收以及助力我近期的脱贫、远期的致富,绝对是一条稳稳当当的路子。
前几十年,我时有穷困潦倒、生活窘迫,但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俨然身份一变,从国家重点照顾的贫困户已慢慢过渡为可稳定增收的预脱贫户。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今年定能高质量的脱贫,在此之后,通过产业发展的加持,我还要在脱贫的基础上致富。后几十年,争做一个致富的带头人,致富自己、带富别人。
观看“最美的乡村”电视剧心得体会 篇2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中国梦,这里所表达的不是梦境,而是梦想,有了梦想才能坚持才能追逐才能飞翔。中国梦的开端,一切离不开劳动,中华上下五成就千年的辉煌成就都是从劳动中取得。刀耕火种,石器制磨;铜铁起舞,手工制作;机器轰鸣,信息网络”,劳动强健体魄,延续生命。劳动摆脱愚昧,建设文明,劳动让我们从远古走向现代。
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未来,世界规定了五一劳动节就是为了那些崇高劳动者而制定的,有了劳动者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是科学家还是一线工人,他们辛勤地劳动着,默默地奉献着,为着中国梦而奋斗,这是光荣的,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当我成为难以数计劳动者中的.一员后,才体会到了生活是多汁多味的,为了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那么也就有了幸福和快乐。对于我们海洲大饭店也是如此,记得公司还没评上五星级酒店时,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努力的改变每一个不足的地方,注重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能早日评上海宁酒店中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终于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在星级评估中,我们公司完全符合五星级酒店的条件,顺利的成为海宁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我们知道时,每个脸上都挂着幸福洋溢的笑容。心里想:我们付出了,有收获了。
我们每天都在劳动,同时身边也有着许多的辛勤劳动者,慢慢地,一个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她就是中餐厅的许贤惠。
她是一名刚从学校出来的实习生,虽然到公司时间不长,但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了,她幽默的谈吐经常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她资貌平平,但却显得能干,她工作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就是她的这一点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在公司开展"微笑天使"的活动中,她踊跃地报上了名,她在慷慨陈词演讲中,一句"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赢得了评委的肯定,也赢得了台下久久不散的掌声,最后在个人才艺表演时,她一首何洁的唱得淋漓尽致,把全场的气氛点燃到了极限,曲罢,大家都还沉浸在歌声里,可见这唱功是多么的雄厚。活动结束后,她成功当选为"微笑天使",成了大家的学习榜样。这就是朴实的她。
劳动者,无贫贱高贵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为中国梦奉献既需栋梁之才,也需默默无闻平庸之人。没有劳动一切无从谈起,劳动丰富、美丽了我们的人生。
所以,懂得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收获劳动,享受劳动。劳动最神圣!劳动最高贵!为劳动者鼓掌,为劳动者喝彩!只有劳动才能为中国梦大步向前。
观看“最美的乡村”电视剧心得体会 篇3
《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很有名,它在打分__上拥有9.2的高分,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影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其实,霍尔斯道姆最著名的作品,不止《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他曾凭借电影《狗脸的岁月》和《苹果酒屋的法则》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拥有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20__年新作《一条狗的使命》颇为引人关注。
一同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收养了一条一只腿残疾的吉娃娃,她蒙混过关躲过了检票员的眼睛,带那只玲珑的吉娃娃进了影院,整个观影过程中,这只吉娃娃一会儿盯着银幕,一会儿盯着影厅里不断被银幕光芒闪烁着的观众背影。整个观影过程里,愣是一声没吭。这么乖的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让从不愿意养狗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而它的主人看完电影之后,鼻子都哭红了。
爱狗人士看与狗相关的电影,肯定是不客观的,受强烈的感情因素驱使,爱狗人士比一般观众更容易被情绪带动,走进故事里,被一切的细节触动。但即便不爱狗,也很难不被《一条狗的使命》打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物电影,更是讲述变与不变、爱与忠诚、祝福与守候的电影,这些关键词,都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中最为朴素的组成部分,一条狗在电影故事中,所起到的只是激发作用,它帮助人们麻木的心灵迅速地苏醒,去感受,去感动,然后产生爱的冲动。
《一条狗的使命》使用了重生元素,一条名字叫贝利的狗,在人世间死亡了四次又复活了四次,狗的名字在变,狗的品种也在变,唯一没变的是他那颗忠诚的灵魂。影片最为感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结尾时刻,当小主人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贝利想方设法让主人意识到了它就是几十年的那个贝利,用理性的思维看,这不真实,但并不影响这种设定的震撼性。人们往往愿意在虚构中,去寻找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这不叫自我欺骗,而是为每一颗苦难的灵魂寻找避难所。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故事里贝利历经的四个主人,他们的生活境遇都很糟糕,要么摔折脚骨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与女友分手,要么是一个经常失眠的孤独的警察,要么是一个身材肥胖失去生活自信的家庭主妇,还有那个被男朋友逼迫着抛弃贝利的女人……最后的贝利前半生很惨,被拴在院子里数年,但如果它那些同样命运充充满各种悲剧的主人一样,最终都能够迎来救赎的机会。被抛弃的贝利,换另一个视角看,也获得了狗狗最为在意的自由,也正是因为有这自由的存在,它才可以重新撮合第一任主人与他的女友在老年时重温旧梦。
我猜霍尔斯道姆有意地使用了故事的阴郁底色,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映衬出一条狗的使命价值,在故事里狗狗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贝利几乎以“一狗之力”,为整个悲剧故事注满了温度。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心灵与眼睛会牢牢地被贝利吸引,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类角色的命运,但看完影片后静下心来思考,会觉得这部影片有着鲜明的寓言色彩——在人类坠入越来越深、越来越孤独的情感深渊的时候,像一只狗狗那样的单纯、热情、盲目,或才是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与命运的热爱的唯一方式。
拍电影时最难拍的是孩子,比孩子还难拍的是动物,但电影人多年来对动物电影的热爱始终不减,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看又感人的作品,如果电影按类型来打分的话,动物电影在整体打分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一定会有很高的优势。霍尔斯道姆在《一条狗的使命》中,再次展现了他对动物演员出色的调教功力,四条狗的外形区别很大,但在性格方面却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在对贝利的灵魂塑造上,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狗狗的外形变化,那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被贝利的灵魂所吸引,电影也因此具备了灵性与灵魂。
动物电影会一直拍下去,这类故事无论怎么变化,其实关于动物的定位以及创作者对于动物的表达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重要地是,电影人如何发现人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并敏感地将之寻找出来,用动物当作一面镜子,来映照人类的不安与恐惧。我们喜欢一部电影,往往不是被片中的故事打动,而是因为电影里的动物,恰好填补了我们内心因为受伤而长久空洞的那一部分。
观看“最美的乡村”电视剧心得体会 篇4
翻开历史的篇章,漫漫岁月,记载了多少圣贤大德的精彩和智慧;苍茫大地,书写了多少能人志士的雄韬武略。穿越千年时空,我们仿佛听见了“先忧后乐”的呐喊;掀开岁月的雾幔,我们仿佛看见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而优美的身影。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评价是:“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毛泽东同志也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是的,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范仲淹的文韬武略呢?是什么哺育了范仲淹高尚的精神品格呢?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因贫无依,改嫁进士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因继父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一生不但没做多大的官,而且还被调来调去,范仲淹母子也就相随游居,颠沛流离。
后来,范仲淹来到山东章丘的醴泉寺求学。“断齑画粥”的典故就记录了当时的情形:范仲淹读书心切,他把醴泉寺丰富的藏书借了出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山洞里,足不出户,潜心阅读,常常看书通宵达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上凝成冻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就这样坚持三年,终于读完了寺院所有的书。范仲淹曾在《齑赋》中如此描述当时的艰苦生活:“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宋史》中有这样的记录:“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因规模宏大、藏书千卷,并有真宗皇帝亲赐“应天书院”匾额而名满天下,与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应天府书院南北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道、墨、儒三家文化故里不约而同聚合于此。
丰厚的文化积淀自然吸引范仲淹到此求学。五年书窗生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在这里萌芽。这里是范仲淹思想起源的根本,也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他正是从这里开始踏上了实现人生抱负的道路。
范仲淹青年时期即已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他在应天府书院勤学苦读时,甘于清苦,有着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对于未来充满自信与向往。
大中祥符八年(1020xx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现安徽广德县一带)的司理参军,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现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官从八品。随后,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范仲淹满怀文韬武略和治国为民的万丈豪情进入北宋朝廷,直谏朝廷的腐败和弊端,并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和当时的权贵集团就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尽管他屡屡受挫但不改初衷。这些正是体现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敢于担当、敢于直言的为官之责。
北宋时期的开封是一个繁荣而复杂的地方,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权贵集团把范仲淹排挤到开封府任职,目的是让范仲淹诸事缠身,无法顾及朝中之事。然而,范仲淹不仅把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向皇帝递交百官图,揭发吕夷简等人把控官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