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优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再次学习了最美乡村教师孟敏的事迹,让我的内心再次油然而生地感到了一种特殊的崇敬与震撼。她从教27年来,从没离开过这个深山小学校。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她用行动诠释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内涵
她把爱洒向山村,让孩子们享受知识快乐同时,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无愧于中国的“乡村女教师”。她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教师是一种责任。四角城小学变成教学点后,教师也就剩下孟敏一个人了。虽说只是一个教学点,但处在七星台景区位置,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因此,教学点的工作并不少。大到与领导协调关系及校容校貌整治,小到上学区领学生的一本书及学生的方方面面,都要她一人亲自去做,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孟敏老师“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她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她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孟敏老师甘受工作之余的孤独和寂寞而无怨无悔。谁都想能有一个同事可交流一下工作情况,说说心里话及工作的烦心事。她也曾有很多次机会换一个工作环境,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想到这是生养自己的地方,孟敏就马上改变想法,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一晃就是二十七年。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工作这么多年,孟敏没有像英雄模范人物那样做出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没有做出什么震撼人心的贡献,只是默默无闻地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尽了自己的本职。
“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真情”,孟敏老师的事迹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师德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份甘守寂寞,甚至是清贫的淡薄,是一份把一点一滴的小事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做好后的愉悦和从容。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有春风华雨的滋润,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
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就是坚守和淡定,孟敏老师就是坚守与淡定,她坚守了27年,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走出大山。她对事业坚毅和执着和她对学生的真情永远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体会和敬仰。我要向孟老师那样充满着爱心做教师,满怀爱心对孩子,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我也要做一名学生最喜爱的美丽教师。
学习师德优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
利用周六的时间我们全体鲁村镇的教师在煤矿的电影院学习了我县的两位优秀教师杜老师和赵老师的先进事迹,受益匪浅。
我从两位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许多可贵的东西,我深深地体会到,是老师对职业的热爱成就了她,是对学生不图回报的爱成就了她。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发生影响,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也就变成了一眼枯泉,因为这种对学生的爱可以让迷途的羔羊知返。我们就是要用这种特有的情感去鼓舞、感化、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严老师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更有高尚的道德。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了不平凡的高的品德与人格。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敬业精神。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两位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楷模,她的事迹看似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感人至深,令人尊敬,同时也催人奋进。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高贵品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争当优秀人民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学习师德优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4
雷锋,一个孤儿,一个普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一个仅仅经历过二十几个春秋的年轻生命,用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谱写了最壮美无私的人生之歌,创造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象征。雷锋,之所以令人难忘,因为他给社会留下了最真诚的财富。
50年前,“雷锋”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名字。50年来,“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意义,他被当作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被人们纪念和学习。50年后的今天,雷锋精神尤在。
雷锋把人生的目标确定为做一个高尚、有价值和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把人生价值和个人幸福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结合起来,找到了人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价值标准,并将其升华为一种道德自觉和道德需要。在工作上,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每干一行,把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定在经历的一切平凡的岗位上,不好高骛远,不见异思迁。实践证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干了什么,而是怎样去干。雷锋不平凡的一生启发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雷锋精神,被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60年代,雷锋等于真善美,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雷锋精神体现了人性,体现了温情。
70年代,雷锋等于爱憎分明。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雷锋精神依然存在。
80年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又叫做大公无私。人们生活开始改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90年代,雷锋精神叫做助人为乐。98年的天灾罹难,让雷锋精神也如卸了闸的洪水一般,满满的浇灌了每一颗受伤了的心。
21世纪,雷锋精神等于做好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要的不再是越来越多的免费服务,而是日趋繁多的个性服务;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已无法靠同情或互助来解决;做好人好事也需要更多的精力或资金了。因此,若把“学雷锋”一成不变地定格为“放下手头工作,专做好人好事”的传统模式,就必然降低了“学雷锋”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学雷锋”的实践难度。
50年来,在学习雷锋的进程中,发生过形式主义、运动式等偏差,甚至有过为了做好事而把原本不过马路的老奶奶硬搀过去的怪事,也有过把一些重要的精神口号化、简单化、表面化的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科学理论、人文精神的科学化发展日益突出,以雷锋精神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简单地做一两件好事,过高地喊出一两个“伟大的”口号,既不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也不是今天的青年所乐于和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