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列表页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学习心得

2025-10-03 19:18:21心得体会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学习心得 篇1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是在江西省永修县艾城镇张朝燮与王经燕革命烈士陈列馆里,一封书信的结尾,引用了一句唐诗表达了异地眷侣的相思之情。这封信是张朝燮于3月27日晚上写给妻子王经燕的家书。今天,在共产党员网学习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之张朝燮的“两地书”,心中不禁再一次被这对碧血伉俪的革命爱情所感动、鼓舞、震撼。

  前段时间,在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井冈山培训之时,欣赏了革命先烈张朝燮和王经燕的舞台情景剧,了解了他们的辉煌事迹,聆听了他们的爱情之歌。张朝燮和王经燕均出身富贵,家境优越,却毅然决然放弃了安逸与悠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救国救民的共同革命理想相约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奋进之路。两人在婚姻生活中,互相鼓励、一同进步。秋的一个深夜,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坐在孩子的摇篮旁,出国学习前的她,泪眼婆娑看着孩子、内心犹豫不决的时候,以革命为重的丈夫张朝燮鼓励她服从组织安排,不要留恋家庭和孩子,要将两人的夫妻情社会化,暂时放下小家,为天下苍生、为国家、为民族的前程去拼搏。后来,远隔万里的的二人通过互寄锦书来传递思念之情,共同探讨处理个人、家庭与解放被压迫民众之间的关系,相互慰勉。

  两年的时光,厚厚的信笺,见证了一对革命伴侣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如初的使命感,展现了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3月27日晚,就在张朝燮给妻子王经燕写下了那封家书后的十九天后,张朝燮被百余名反动匪徒包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此时,已完成学业准备回国的王经燕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慨然发出“欲志伤心唯努力”的豪言,迅速振作起来,立即回国投入到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2月,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代理部长的王经燕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6月,英勇牺牲。

  身处狂风暴雨的革命洪流中,王经燕与张朝燮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各自奔向党组织和革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红色爱情让我为之动容,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爱情和家庭。身为军嫂的我,细数恋爱到结婚的四年,我们见面的日子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恋爱的艰辛自不必说,婚后的日子更是在漫长的辛酸中寻求短暂的幸福。普通人的爱情是长相厮守,而军人的爱则是聚少离多,然而,作为军嫂的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深知,没有我们这一个个小家的负重前行,哪有祖国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军人舍小家为大家,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国尽忠,我作为新时代的军嫂就要做到守土有责,留守后方,自立自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克服事业与家庭的重重困难,勇于承担起军人家庭的责任,在强军之路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世界,因为我,有了你。我们以心相许,伟大的理想,共同的志向,让我们生死与共。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这是革命烈士张朝燮和妻子王经燕,生前共同谱写的歌词《我和你》。穿过历史的烟云,这一曲经典的红色爱情之歌为我们发出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时代强音,这一对鹣鲽情深的恩爱夫妻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在人生道路中寻求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家庭风尚。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学习心得 篇2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从工农运动的开展到红色武装的建立,从抵御外敌到解放全中国,先辈烈士所肩负的革命任务,无一不是从艰苦复杂的环境和血与火的考验中穿越步步荆棘而来,即便最后为革命献身,也都充满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代代革命英烈前赴后继,我党才能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红色初心、薪火相传,党和人民历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考验,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契机。当前,改革发展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将各项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党的98年发展历程表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胜利前进。“十一书”先烈们所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更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三大攻坚战,要啃下这样那样的“硬骨头”,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勇于担当、不断向前,让胜利成果经得起检验。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学习心得 篇3

  今天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四集王尔琢的“托孤书”。不禁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场景:古有庞令明抬榇决死战,今有王尔琢托孤干革命。

  相同的是都是表达毅然决然,决一死战,不胜不归的信念。

  庞令明言,“今去樊城与关某出战,我若不能杀彼,必为彼所杀;即不为彼所杀,我 亦当自杀。故先备此榇,以示无空回之理。”言惊四座,令人感叹。王尔琢留信“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誓言铿锵,令人动容!

  不同的是,一为家天下,一为苍生父老的“好日子”。

  庞令明为的是诸侯争霸,为曹魏政权家天下服务;王尔琢却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是为了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虽不可强求古人,却也可见出革命者壮志豪情之外的恢弘气度,宏大格局,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也必将永远为民族为人民所铭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王尔琢们有的是大爱大情。

  王尔琢的决绝背后,更有无限深情,谁人不爱父母,谁人不爱娇妻幼女?可面对积贫积弱、千疮百孔的河山,为了天下千千万万父母妻女儿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总得有人挺身而出,抛弃“小我”的小幸福,追求万千民众的“无我”大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其情其景催人泪下,正是无数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巍然屹立世界的新中国,才有了老百姓免于流离失所,幸福安宁的新生活。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向革命先辈致敬,向奋斗者行礼,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行动起来,在党的领导下,相向而行,凝心聚力,携手把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和谐!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学习心得 篇4

  11月21日,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以下简称《“十一书”》)举行上线发布会。《“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看之令人肃然起敬。

  牢记革命理想,树立红色信仰。“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份饱经沧桑、陈旧模糊的入党申请书今天保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在那个四面充斥着“白色恐怖”的时代,有勇气把入党时间、地点和名字写在入党申请书上并偷偷保存起来,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一个党员对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誓,更彰显了党员对党无限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崇高的信仰。今天再读,革命信仰的坚贞、战火硝烟的残酷、艰苦卓绝的环境依旧跃然纸上,它更是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牢记革命理想、树立红色信仰的历史鉴证。

  培养一生使命,不忘为民初心。“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还可以再讨一个或继承一个,你就当作没有生我这样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想法。我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家庭的地方,但是使你现在十分悲伤。我并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这是革命烈士傅烈1928年就义之前,留给父亲的一封“绝命书”。字里行间是与家人真挚的情感和对革命事业坚定的向往。傅烈同志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期间,亲自起草了《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励精图治使四川革命工作为之一新。被捕后他受尽各种毒刑,但他依旧忠贞不屈,在“绝命书”的末尾写下“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豪情壮志。

  学习先进典型,践行时代担当。“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令人心为之碎的誓言,令人崇敬不已的觉悟。结婚三月毅然离家投身黄埔军校,决意以身许国的王尔琢,到牺牲时都不过25岁,留下妻子独自抚养女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时期像王尔琢同志一样的同志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怀揣着同一个理想,坚持着同一个信念,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践行爱国主义时代担当的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先进典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