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列表页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4-02-01 15:14:27心得体会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1

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因忙碌而淡忘体育。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便是每一堂体育课潜移默化的结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如何将新的学科融合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迎接的一项全新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2

《课程标准(2022年版)》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强调要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主要强调学校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对人的培养。为了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明确了本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即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要彻底改变重技术、轻能力,重体育、轻健康,重技能、轻品德的倾向,促进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标准》侧重提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体现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核心素养为纲,注重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养,并且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要素或环节都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即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利于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体现核心素养、学习评价围绕核心素养,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个核心素养培养的闭环系统。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好了,就是在凸显课程育人的功能,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党和国家近20年来在所有教育和学校体育文件中涉及到学校体育问题时强调的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更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改变我国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学生体质健康依然令人堪忧的状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课程标准》侧重提出的主要措施和要求体现在:(1)《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条课程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这也是对以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理念的一以贯之。(2)强调培养的3个方面核心素养都与健康紧密相关,其中,运动能力是增进身心健康的基础;健康行为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的角度来描述;体育品德涉及到道德健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3)加强了健康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呈现,并且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来描述,使健康教育教学更系统、更全面,而且强调每学期要安排专门的课时保证健康教育的教学。

有机渗透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又具有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要落实相关领域的国家政策文件要求。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的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的精神,《课程标准》侧重提出的措施和要求主要体现在:(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课程中。例如,将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列为与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等并列的一类运动,即义务教育阶段水平二至水平四都要学练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中的项目。(2)融入国家安全在本课程中。例如,在体能课程内容方面,融入了军事体能的内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课程内容方面,以“钢铁战士”为主题的4个学习活动,还提供了国防教育方面较为详细的案例,如“长途奔袭,火速增援”。(3)融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于本课程中。例如,将健康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较为完整课程内容,而且要求义务教育所有水平都要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并编写所有水平的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的学生教科书。

《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标导向明确,高度重视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重要政策精神和要求,注重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正式发布,对一线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挑战。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在教学中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形成“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下面,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体育技能“教”起来,课程安排翻花样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会学生健康与安全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锻炼的方法。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以《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为例,通过问题导向,“按拍球的什么位置将球从呼啦圈外运进呼啦圈”,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通过“运球进圈”、“两人互推球”等练习,逐步深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按拍球位置,从而进一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认识体育和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并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规则,同时在学练多种运动项目的基础上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校内校外“练”起来,立德树人不停歇

“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更是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勤练”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不拘泥于课堂,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开展练习活动。例如,在耐久跑的项目中,练习方法相对枯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融入定向越野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加练习次数,同时将枯燥无味的练习趣味化,从而在游戏中达到练习的效果。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并在练习中主动同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知道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集体较量“赛”起来,竞技历练促成长

“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竞赛,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的技术动作随时安排比赛,让比赛成为常态,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积极地参加课堂练习或课后训练。课外比赛可以举办班级赛、年级赛等,可以组织单项篮球赛、足球赛等。“常赛”组织形式灵活,参赛内容多样,其目的是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从而促进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坚强。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遇到困难或挑战时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同时遵守比赛规则,相互尊重、诚实守信,正确对待成败,并能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体育核心素养落地,需要的是深研新课标,落实大单元教学。通过大单元教学的制定,让其在教学时适当中表达出来,能够让学生或课堂更好地渗透。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于课程内容结构的细化、更加强调了育人功能、重视综合性评价、加强了学段衔接。针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和专项运动技能,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从根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上出发,重视育体和育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高度重视。

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教会”

在“教会”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角度出发,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从认识运动技能,到学习运动技能,再到对运动技能形成自动化,明白其运动原理,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技能体系。以助跑投掷垒球为例,在教学中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将垒球扔远,要将影响投掷远度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以及器械在空中的姿态和气流影响”等原理一一传授。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仅会运动技能,还要学会相关的运动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会。

设计多样手段,促进“勤练”

勤练的目标更加明确,根据新课标“学生每天在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更加需要教师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在课内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练习内容,使练习的手段多样化,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在练习过程中还要设置合理的运动负荷,在科学的运动负荷里进行锻炼,尽可能的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运动技能,保证练习的有效性。在校外锻炼上,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体育作业,布置一些趣味化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布置家庭亲子的体育作业,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让课堂上的运动习惯延续到课后与课外,实现课内外真正意义上的“勤练”。

巩固已学技能,推动“常赛”

比赛是体现运动技能掌握的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型的比赛,来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时段、不同目的的比赛,则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在课的开始时,通过赛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课的中间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最后赛,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提高成功体验。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赛的分组形式,可根据项目分组,如跳绳就可以单人赛,足球就可以小组赛,接力跑就是组合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比赛,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会运动的魅力,在比赛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达到育体和育心的教学基本目标。比赛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要把比赛的规则、方法和精神教给学生,在课外、校外学生也可以在自己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组织合理的赛,这也是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的一种形式。

在日常的教学中,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构建“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课堂中去贯彻课“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重视育体和育心,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5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本人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不见了,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具体的要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其实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检测性。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稿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提出了传授式教学。而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另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6

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当前我国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引领下,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于不久前新鲜出炉。新《义教课标》重新定位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明确提出了关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向体育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在面向全体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上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出要从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角度出发,将“以知识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关注运动技能、体能等的有机融合,明确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2022年版课标对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解决体育课“不出汗”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第二,解决“学生上了9年体育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其根本目标其实就是要解决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运动技能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但这不是基础的全部。中小学阶段学会某几项运动技能固然重要,但并不一劳永逸。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老年阶段,并不会参与相对剧烈的如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可见,是否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不是由运动技能决定的,而是由在中小学时期形成的核心素养决定的。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决定了人们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标定制了不同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设置运动负荷,合理掌握不同的运动技能。同时本次课改中还要求设置大单元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突出单元教学的同时,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衔接的问题。广大体育教师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因此,结合对体育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1、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体育教学的环节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其次体育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体育技能训练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从体育教师、体育赛事欣赏中,感受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技巧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神奇魅力。另外,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爱和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成长。2、要让学生在义教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升阶段性考核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技能的掌握直观表现是学以致用,即以实践运用的能力为评定标准。因此建议评价标准或考核要求应结合运用设定运动等级评价标准。在以能力划分水平层次的主线设置学练内容的背景下,可采用器乐、舞蹈等级考核制度划分。水平一至水平五范畴下设定十级,水平一设定1级,二设定2、3级,三设定4、5级,四设定6-8级,五设定9、10级。授课时水平一至水平五依据能力划分水平层次,同层次或相近水平在同授课范围。每年可通过相应运动等级评价标准设置考核,逐步提升水平等级。提升能力等级层次后,下一年根据新等级授课,小升初、初升高,三学段采用强制考核要求。小升初时,学生必须达到水平三能力等级5要求标准,初升高达到水平四8级能力等级,高中升大学需完成10级运动能力等级考核方可录取。此划分主要是忽略了年龄、年级的概念,打破了同班级授课的教学现状,旨在提高同水平阶段同层次学生的技能运用和提高。以小学三年级水平二-2篮球技战术提升能力等级考核为例,可采用组合动作为考核办法,以技评为主,完成时间为辅的等级考核办法。以三年级篮球学练内容作参考,设置单手行进间运球(左右手运球+折返+急停2次+定点自投自抢双手胸前投篮5次为一个组合内容,根据完成情况,根据技能考核评定是否提升至水平二-3能力等级。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我要加强学习,迎接体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7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理解并遵循课程理念,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方向,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更好地健康成长,我将从健康第一、学练赛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些许思考。

坚持“健康第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还是把坚持“健康第一”放在第一位,并且提出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应充分体现体育课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身体的基本构造、均衡的饮食习惯、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体育与健康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育体育心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在体育课中通过比赛,让学生在运用技能的同时,更要懂得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努力拼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心理上和精神上也得到了培育与升华。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以问题导学,从学会到会学。例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提问“在篮球比赛中什么技术动作可以快速的改变方向,突破对手呢?”“在变向换手运球时,要运在球的什么位置,才能让球改变方向呢?”“在运球换手后,要做什么动作才能摆脱防守呢?”以问题链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让学生掌握所学学动作的名称、运在球的侧上方、侧身探肩等动作。“练”:探究练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同样在篮球变向换手运球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双人、小组等不同组织形式下探究、合作学习,生生间相互提示、相互评价动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赛”:创设真实情况,从会做到会用。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比赛中,先让学生以个人展示的形式比一比谁动作做的更到位,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运球变向突破过人比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高所学技术动作,知道所学动作如何用、何时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要结合教学实际及根据不同年龄、性格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实施策略,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如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情景教学,“小青蛙跳荷叶”学习跳跃动作,“小刺猬学本领”学习滚翻动作等等,也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游戏动画为导入,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跑、跳、蹲、跨等动作,提高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以任务或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小组探究与合作,如在急行跳远的练习中,学生分成若干组,并轮流担任发令员、练习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根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有练有评,同时渗透规则意识,培养相互交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新方向,新变革、新挑战,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们应不断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实践与运用,将改革落实到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4年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同时,重视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以下是我的学习感悟:

改变固有思维,丰富学习评价

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课程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题等方面,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对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开展评价。评价方式不限于体测、团体游戏、体育活动、课堂观察等。还可以关注学生的课外参与体锻的情况,从多方面了解、评价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数据反馈实时、精确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成长。还可以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等形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促进学生及时的改进学习。

培育体育素养,开展分层性评价

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注重学生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的积累,在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发挥多元化评价主体的作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评价。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进行考察,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所有的评价都要着眼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育品德的养成,促进他们达成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拓展评价视野,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进行综合性评价时,教师应该拓宽评价视野,促进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体育教师应当与其他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上达成一致,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程学习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投入体育锻炼和学习中。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除了教师自己的评价,也要倾听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从不同主体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新课标的发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提升。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在评价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也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