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
在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中,我看到那些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心怀理想,为了国家的扶贫工程,放弃了自己小家的经营,放弃了自己本来应该去享受去追寻的一些东西。每天想的就是怎样去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怎么奔小康,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完完全全的抛弃了自我的享受,这样的精神,无不令人感动。再想想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每个人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一生,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2
观看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以驻村第一书记芦靖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党的领导干部扎根扶贫一线,务实苦干,迎难而上,不畏困难,一心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决心和勇气。大家靠着“上下同心、精准务实、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与贫困群众共同努力谋求脱贫致富方法。让群众在脱贫攻坚的任务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也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大家的共同责任。而我个人也应该学习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与信念,在销售公司综合部的各项工作中,勇于承担重任,敢于直面困难,发扬老一辈销售员钉钉子精神,发扬我们销售公司“狼性”团队精神和“亮剑”精神,再接再厉、蓄力拼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3
《千顷澄碧的时代》是一部“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以兰考县脱贫攻坚战为原型,讲述了青年挂职干部芦靖生被派到兰考扶贫,与兰考县委副书记范中州、兰考四方乡党委书记韩素云等为代表的兰考干部和群众一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使这座半个世纪没能摆脱贫困的县城最终得以“摘帽”。
影片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一线人物群像,这当中既有脱贫路上几代人的精神传承、相互扶持,也有新时代女性扎根一线、敢为人先的巾帼力量,更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投身国家建设的使命与希望,充分体现了脱贫干部的忠诚、奉献、担当精神,为世界描绘出一幅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小康画卷。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有以下几方面感触:
一、坚定理想信念,扛起使命担当
片中的青年挂职干部芦靖生最初被派到兰考扶贫,心里还一直惦记出国做访问学者,没有真正踏下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场。当真正了解当地贫困现状,领会脱贫攻坚的真正意义后,他坚定了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动摇,得到了当地百姓、他的女朋友甚至是国外友人的肯定和钦佩,也让我对扶贫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辱使命的担当作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脱贫攻坚是和平年代一场持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扶贫干部作为一线战士,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使命感,更具有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自觉意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国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青年干部,我要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扛起使命担当,来实现向组织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诠释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
二、培植为民情怀,锤炼无私品格
影片中的几个场景很是触动我:一是青年挂职干部芦靖生说“我不再是以前的小我,因为我参与了这片土地和贫穷的决战。”二是兰考县委副书记范中州吃住在单位,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当地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小家庭。三是四方乡党委书记韩素云为了当地百姓,没有见到父亲生前最后一面,没有时间照顾女儿,连自己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四是推土机发力,县委大院的院墙顷刻倒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正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舍小家、顾大家。作文网 zUOwEnBa.Net
作为一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我要时时刻刻将基层单位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了解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所需,替他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时刻绷紧为民服务的弦,时刻谨记: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承担起这份神圣的政治使命是无上光荣的。
三、主动担当作为,应对风险挑战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为乡亲们跑贷款、盖厂房,带领大家种香菇、做期货,还有冒着鹅毛大雪肩扛农具的唐豫英、用颤抖双手收获蜜瓜的老于头、带头成立蘑菇种植合作社的刘会泉……这些情节既催人奋进,又感人至深。如果没有这些先驱主动担当、敢于作为,面对任何风险与挑战都毫不退缩,身处泥泞却从未轻言放弃,不怕麻烦,不惧辛苦,又如何使贫困县成功“摘帽”。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青年干部,要像芦靖生一样,勇担使命,主动作为,迎接改革发展的各项风险挑战,践行共产党员的奉献本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甘于牺牲自己、奉献人民,始终秉持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的答卷精神,回应好时代需求、响应好时代呼唤,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深入调查研究,做到科学决策
影片的结尾绘就了新时代中国“脱贫奔小康”壮丽画面,兰考之所以能够实现脱贫奔小康,主要得益于当地领导干部能够深入基层开展实际调查研究,真正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各项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观点放在当前乃至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观看此影片后,我认识到“实践出真知”:一是不能只在于“面”上的工作需要,查查资料,做做文件,而更要注重于“里”,深入实际,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二是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三是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
五、坚持真抓实干,实现改革创新
影片中不仅呈现书记张永和、副书记范中州主抓的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故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还生动呈现以芦靖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干部群体,用“金融扶贫”这一与全球同步的新概念新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只有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充满激情中真抓实干、在基层一线中真抓实干,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新方法、新出路。
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不断向革命先驱学习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影片结尾的一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铿锵有力。从兰考出发,放眼河山,千顷澄碧。涓涓细流,足以汇成江河,众人合力,定能聚起磅礴力量。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无数个扶贫干部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不懈奋斗,迎难而上,以担当无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泪水和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大地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传承他们的精神意志,秉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做到对党忠诚、认真履职、勇于担责、主动作为,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斗者,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用青春、智慧和汗水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诗篇。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4
3月19日我观看了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影片以兰考脱贫攻坚为背景,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奋战脱贫攻坚一线,带领人民群众奋战三年摆脱兰考持续半个世纪贫困的壮举。影片中感触最深有几点:
一、作为新时代党员需要继承和发扬焦裕禄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工作实践中要紧密联系群众处处以人民利益为先;
二、新时代党员还要有新时代的业务本领(比如金融脱贫)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三、“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人类文明史上最大数字人群摆脱贫困的壮举在我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我们每个新时代党员更应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涓滴之力。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5
一部电影,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呈现的却是当下农村脱贫攻坚的乡土事迹,它凝聚着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演员的智慧,承载着华夏儿女的美好愿景,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时尚的场景,没有恢弘的气势,也没有壮阔的场面,却让人观之流泪,回味悠长……
电影取材于当下的兰考县坝庄村,影片的整体架构非常简约,人物造型也不复杂,故事情节更不离奇曲折,但一个个镜头却真实感人,观影过程中感觉影像里的每一件事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剧中的人物就像我们的邻居,亦或像我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
《千顷澄碧的时代》虽然是一部时政片,但它一点也没有令人生厌的教化式语言和夸张煽情的高大上片段,有的是卢靖生、范中州、韩素云、养羊大户霞姐和残疾人许二奎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剧中的这些角色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当代中国扶贫一线和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艺术特写。他们有着平常人的热血、情怀、正直、私欲和喜怒哀乐等鲜明的人物特点,他们活跃在荧屏上,带着时代的烙印,也折射着人性真实的崇高和渺小。
很感慨影片中主角卢靖生,他是驻村第一书记,又是走上农村致力于脱贫攻坚最一线的大学生。他本可以出国深造,却被委派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他很想把满脑子的金融专业知识服务于贫困乡村的发展和农民致富,怎奈村史上遗留的复杂的干群关系制约着村民原本就固化的思维,他们认为村干部挖空心思想出的每一项致富措施都有“油水”可捞,所以他们不信任党员干部,就想法设法与他们对着干,每一项工作落实起来都举步维艰。
大霞的刁钻自私、许二奎自暴自弃、大多数村民的跟风起哄,让激情满怀的卢靖生一次次受挫;就是卢靖生远在美国的女友也对他的“脱贫梦”疑问丛生。好在,卢靖生的背后有县委副书记范中州、乡党委书记韩素云和大多数想摆脱贫困善良农民的合力支持,历经现实生活的磨砺和躬身亲行劳动实践的卢靖生,不仅走出了四处碰壁的打击和顾忌,还终于找到了信用贷款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契合点。科学畜牧、种植山药、建食用菌大棚和乐器生产工场,成为助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亮点产业,用科学技术和执着奉献为村民找到一条科学的致富路。三年艰辛苦,喜闻桐花香。当重压在兰考人民头上几十年的“贫困帽”被摘掉,当卢靖生通过手机视频把他精准扶贫的经验和做法,分享到女友所在美国大学正在举行的辩论会上,获得他们热烈的掌声和认可,那一刻,卢靖生的欣慰和忧思都呈现在脸上。由此,驻村干部和农民的关系也由“油水关系”慢慢地转化为温暖的“手足之情”,党员干部不仅成为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他们还用实际行动从新树立起党在人民群众中高大廉洁的干部形象,“焦裕禄精神”再次在兰考广袤的大地上熠熠生辉!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永记初心,人民至上。从2012年的起步推进,到2020年近1亿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有1800多名党的优秀儿女牺牲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中国共产党不仅用实际行动和铁的事实向全世界展示出“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也用赤诚之心和强国之志,坚实地探索出一条世界人类文明史上消灭绝对贫困的中国特色脱贫之路,这条路上群星闪耀,千古生辉!
扶贫先扶智,攻艰先攻心。观影中,当我看到韩素云因患胃穿孔昏倒被送进医院,还有她在父亲的遗体前放声悲哭,我的泪水也倾情而下。身为女儿,她在接到父亲病重去世的电话后,仍苦心破口劝说许二奎不要为一个女人破罐子破摔,要看孩子和未来,要真正“立”起来,要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的男人,只有告别了贫穷,才能留住女人和家。许二奎终于被韩素云的真诚所感动,最后成为坝庄村脱贫致富的积极分子。韩素云和卢靖生是全国脱贫攻坚党员中的优秀代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真情、委屈和坚韧,换来老百姓的富裕、幸福和希望,他们心系人民疾苦,不图名利,大公无私,用心血、汗水和泪水,彰显了共产党员最质朴的爱民、亲民的高尚情怀,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
焦裕禄精神是兰考大地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恒久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谱系中,50多年来,他的高洁品德和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焦书记当年在盐碱地上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早已根深叶茂,被后人亲切地成为“焦桐”,它坚毅地矗立在兰考大地上,历经时代品鉴,倍受后人敬仰。
更令人感怀的是,兰考县今日遍地的泡桐,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防沙固土,它还成了兰考人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这种“会呼吸的木材”,在辛劳勤俭、心灵手巧的兰考人手中变成了一件件音色美妙的古筝、古琴、二胡和琵琶,现在,国内市场上80%的古典乐器都来自于兰考,当欢快悠扬的音乐回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弹奏的不仅仅是优美动听的旋律,更是如今的兰考人和谐奋进,追求小康生活的精神唱响。
《千顷澄碧的时代》的导演宁敬武,是一位非常具有深度忧思的优秀导演,他说:“中国电影除了商业形态的热血动作片,更应该出现一种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热血时政片。《千顷澄碧的时代》是一次有益尝试。”总监制唐科也万分感慨:《千顷澄碧的时代》绝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的故事,它讲的是如何解决贫穷问题,如何让贫困人群活得更有尊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在参与影片的拍摄当中,我们无数次被扶贫干部们改变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点燃创作激情,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和地区、无论哪种社会制度、无论怎样的宗教信仰,解决贫穷问题都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我们就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把中国的扶贫经验、价值观,把中国扶贫故事分享给全世界。”
“贫穷”是世界人民共有的疼痛,它也曾和盐碱、风沙无声地凝结在一起,成为兰考人尴尬存世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到兰考调研,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他。朗月之下,他激情喷涌,挥笔颂写《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字里行间,不但充盈着他对焦裕禄精神的无限敬意和缅怀,也表达了他对家国家的深度远忧,更坚定了他奉献家国民族的不移信念。
惊骇这个世情善变的时代,它让人类历经了生死存亡,更让中国创造了举世奇迹。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一句清澈的心语,一种慷慨的激情,一腔忘我的热血,一派诗意的畅想,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荣光。兰考,是中国832个贫困县中一个独特的时光印记,当时代的画笔为这个昔日盐碱遍地、风沙暴虐的小城涂上明净靓丽的色彩,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在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心田,憧憬未来,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疆域上,定会鲜花竞放,果香馥郁,碧野无垠……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6
1990年,习近平同志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铿锵有力的词句,在时隔31载以焦裕禄挥洒热血的那方故土——兰考县脱贫摘帽为背景搬上了银幕。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讲述了新一代扶贫干部的奋斗故事,讴歌了焦裕禄精神。他们身上闪耀的红色基因,凝结着百年风雨兼程的理想、信念和力量,号召着万千涓滴细流,共会千顷澄碧的新时代。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朴实的生命拥抱着崇高的理想,绿我涓滴,愿以服务奉献会它千顷澄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兰考县四方乡党委书记韩素云正是拥抱着服务与奉献的崇高理想,在扶贫工作中呕心沥血。她在胃穿孔的情况下,仍然强忍着腹痛,接听工作电话,坚守扶贫一线。在得知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意外去世时,仍然强忍住泪水,开导因残致贫而意志消沉的贫困户要坚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她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春蚕丝,蜡炬泪,韩素云强忍悲痛,坚守职责,鞠躬尽瘁。惟愿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平凡的生命背负着伟大的使命,绿我涓滴,誓以责任担当会它千顷澄碧。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兰考县委副书记范中州,正是背负责任与担当的伟大使命,在扶贫工作中筚路蓝缕。在四方乡工作时,引资建厂却遭遇投资方卷款逃跑,乡亲们的投资也被卷走。幸好有“上级专款”弥补乡亲们的损失,而这笔“专款”却是范中州用工资一笔一笔凑出来的。妻子因此跟他离婚,儿子也心生埋怨。可他却不改初心,日复一日兢兢业业的奋战在扶贫一线。
工作中遇挫,家人的不解,这些困难像浮云笼罩在范中州眼前。但他肩扛使命,身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最高层,誓要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纯粹的生命汇聚起雄壮的力量,绿我涓滴,终以勇毅坚韧会它千顷澄碧。
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在深入扶贫一线之前,芦靖生这位大众眼中的标准人生赢家,可能也难以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他是高学历金融人才,就职于证监会,被安排到兰考扶贫。初到兰考坝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一系列扶贫举措面临重重阻力,他没有逃离,而是带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纯粹,不屈不挠的与干部和村民一道战天斗地,使一户户脱贫解困。在众志成城的豪迈壮阔里,也许他已找到满意的答案。
山重水复疑无路,便以行至山穷处的纯粹,坐看云起时的沉稳,干出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终将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在这伟大的新时代,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犹如小小涓滴,在会成千顷澄碧的洪流中,我们将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新征程!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7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题记
“未来中国的千顷澄碧,有我的一份力量!”影片中的扶贫干部芦靖生,面对着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个弯道,发出了新时代年轻人庄重的誓言。黄河从这里向广袤的大海奔腾而去,中国在此时朝更光明的未来无畏向前。
看完《千顷澄碧的时代》,“服务三农,改善民生”这一句每天晨会上例行诵读的口号不再只是一个轻飘飘的过场,我眼前涌现的是电影中扶贫干部真抓实干,牺牲奉献的身影,他们燃烧着青春,挥洒着血泪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自己的拼劲儿和韧劲儿带领村民走出贫困。
我虽生长在城市,但过年都会回乡下。印象中的老家,土路是坎坷不平的,砖瓦房是陈旧灰败的,村民是靠天吃饭的。不知什么时候,老家变了,回村路变成了平整笔直的柏油路、石灰路,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房,农业生产实现了大面积的机械化,村民不再仅仅依赖于一亩三分地,乡村企业的崛起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作为农商银行员工,服务于乡村一线,我亲眼见证国家帮扶贫困所付出的努力。贫困补、残疾补、养殖补、种植补、产业补等,各种各样的补贴费用,每月源源不断地从政府账户中发放到农民手中。我服务过为残疾的孩子办理存折账户的年轻父母,服务过走路颤颤巍巍来领补贴的孤寡老人,服务过家中失火领取救济金的无助农户,更服务过为了扶贫来回奔波于银行贫困户乡政府之间的扶贫干部。当看到崭新的农村更加蓬勃地发展,我与有荣焉。
金融扶贫是电影中芦靖生频繁提到的词汇,也是农商银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农商银行是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它的红色标志已深深扎根在各个乡镇村落,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支持农村种植养殖户和创业者的发展;开展整村授信,授人以渔,普惠更多的村民;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乡村振兴。作为农商银行员工,我们可能无法像那些扶贫英雄们一样深耕一线,但我们将“服务三农“的使命深深地烙印在心中,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平凡的力量。涓涓细流,足以汇成江河,众人合力,定能聚起磅礴力量。农商银行的红色标志如同我们农商银行人每颗充满热情、服务三农的红色的心,跳动在农村的每寸土地上,三农事业的发展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更有活力,未来中国的千顷澄碧也会有我们的一份力量!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8
单位组织观看《千顷澄碧的时代》这部电影,我感动的哭了。影片中平实感人的话语,生动投入的演绎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心酸、付出与坚持。影片中的芦靖生,让我看到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上成千万个第一书记的身影。这些为了实现脱贫攻坚,扎根最贫困农村的党员干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观影之后,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虽然不能像影片中的党员干部投身脱贫工作中实现价值,但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初心和使命,认真检测,精益求精,秉承对党忠诚,对企业忠心,对工作负责,严控质量关。同时努力学习新知识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蜕变,为帘子布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9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千顷澄碧的时代》以兰考县为代表,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奋斗历程,将穷乡僻壤改造成沃野千里,从吃不饱到吃饱穿暖,以至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在观看影片时,我常常追忆起像影片中芦靖生那样义不容辞地奔赴贫困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认认真真完成驻村扶贫工作。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黄文秀样的党的好干部,舍弃优渥的家庭条件,毅然决然地来到群众中,每天奔走乡间,走村入户,拿着记录本将群众所需所想一一记下,唯独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字半句。
面对汹涌的江水、顶着酷暑严寒,从千里冰封的黑土地到南海诸岛,从祖国西陲边疆到东部沿海,哪里有贫穷,哪里就有我们的扶贫干部,广大的扶贫干部无所怨言,心中牢记初心使命,以党的宗旨作为自己的行动方向,处处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会上的谆谆教导,认真践行党员义务,敢于奉献青春,乃至于生命。
谁说80后、90后没有历史责任?在脱贫中出现的很多年轻人,就是最好的明证,他们深入到农村一线驻村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或队员,为本就文化底子薄的农村党支部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带去了党在农村发展的先进理念,率先开通农村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让广大农民耳目为之一新。可以说,驻村干部既传播了党的最新理论,凝聚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为农村发展引入了现代科技,开辟了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子,让百姓看到了日子的奔头。
我想这就是影片所向人们展示的,更向世人显示了中华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是多么的顽强拼搏,将一个一个扶贫者骨子里的拼劲和韧劲展现地淋漓尽致,抒写了一曲战天斗地、披星戴月的当代青春之歌、奋斗之歌,以磅礴之势绘就了一幅幅各地独具特色发展的瑰丽画卷。
正是数以万计的扶贫干部比忠诚、讲奉献、敢担当,才让我们自豪地在2020年年末向世界宣布中国脱贫的胜利!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敢问世界哪一个政党能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呢?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党人从未沾沾自喜,而是重新审视自身,提出了乡村振兴,带领人民向享受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进发。作为一名党员,我想在此过程中,我要勇于融入其中,在新时代开辟出新的人生旅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以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引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0
3月7日下午,根据上级安排,我校组织了观看电影活动,自从告别了露天电影,时隔几十年走进现代化的电影院,真是感慨万千!
当超大屏幕上出现“扶贫新时尚济困正能量践行同步走,携手奔向康”,这些大字时,我明白了,这是扶贫题材,再看看题目,《千顷澄碧的时代》好清新,好时尚,好用吸引力!我认真观看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为扶贫干部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精神所感动,卢靖生本可以到国外深造,和女友结束异国恋,却主动放弃这所有的一切,报名驻村兰考县坝庄村——这黄河最后一道弯上的村庄,这对现代年轻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土地的贫瘠,农村的落后,村民的愚钝,曾让一代又一代扶贫干部倾尽了心血,这个年轻后生踌躇满志,但重重阻力也曾使他一时彷徨,但对于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年轻人,心系黄河故土,在县委范书记乡韩书记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决心带领乡亲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他深入农户,真正走进百姓内心,及时摸排情况,做到精准扶贫每一个贫困户,可谓用尽心血,吃劲苦头,受尽委屈,办企业,搞项目,找销路……还有县委范书记,为了扶贫,家庭离异,孩子休学,乡韩书记顾不上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以至累出病来,这样的扶贫干部就是扶贫战役中的勇猛战士,不打胜仗,决不鸣金收兵……
本片取材真实,事迹感人,催人泪下,兰考曾是焦裕禄书记工作过的地方,这里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想,以兰考脱贫为例,制作本片,可谓意义深远!兰考脱贫只是我国乡村脱贫中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的党员干部,付出的心血,此刻我想到了牺牲在扶贫路上的大学生村官黄文秀,想到了女承父业的扶贫女干部郭子涵,想到了扶贫题材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中的扶贫干部辛兰……正是由于一个又一个人民公仆式的干部呕心沥血,我们国家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辉煌壮举,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影片的结尾,用习近平主席的《念奴娇追思》为歌词,当听到“此水此山此地……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们无不为之感动,这唱出了我们的干部呕心沥血,心系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现在常说的“走的再远,也不要当初为什么出发”,化用其中的“千顷澄碧”做题目,我们的乡村千顷澄碧,我们的党员干部胸怀坦荡,如千顷澄碧,这样的设计大气,直抵人心,我想说,电影大手笔,扶贫大工程,党政干部大情怀,家国情怀,为这样的作品点赞,为这样的工程点赞,更为我们新一代的党政干部,扶贫干部点赞!
我想,当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应该和党政干部一样有胸怀,有情怀,要心存学生,心系教育,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为教育服务的孺子牛,勇于创新的拓荒牛,甘于奉献的老黄牛,踏踏实实,奉献在教育岗位上,胸怀赤诚,心有澄碧!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1
《千顷澄碧的时代》,名称来源于习近平的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很明显,这是一部以扶贫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
电影,也称映画,是一种容纳文学、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教育和审美功能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即便是最粗制滥造的商业片也逃不出这个定义的范畴,人们从笑中、泪中最终沉淀下来的是对美的鉴赏和对生命意义的肯定。
优秀的电影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做到却很难。尤其是主旋律电影,总是逃不掉“刻板”、“说教”、“生硬”的形象。《千顷澄碧的时代》却很好的规避了这些不足,给人以真实的现实感。
影片依据兰考扶贫过程中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主场地也是在兰考农村,但凡去过北方乡村的人都可以看出,那些高低不平的土路、毫无规划的砖房、随意堆放的垃圾都是真实的写照,甚至村民家中的布置,家具摆设都毫无修饰,忠实于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其次是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从群演到主角都像是本色出演(个别场景除外),让人觉得他们不需要化妆师,日常洗漱穿戴来拍片就行了。整部片子找不到一个偶像派的帅哥美女,完全抛弃了主旋律电影一贯好人浓眉大眼,反派尖嘴猴腮的固定套路,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化、生活化,从而也更真实化。
最具感染力的是演员的演技,尤其是配角。可能是由于配角所担负的弘扬主旋律的角色功能比重较弱,他们更侧重于表现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活色生香,不像是在演电影,而像是在真实的生活。我们也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亲历身边大爷大妈,叔伯姑嫂们日常的柴米油盐、吵吵闹闹。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曾经说过,只有以真实的现实为基础,以如实呈现在历史背景确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事实为基础,电影才可能既是艺术又是现实。
《千顷澄碧的时代》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注重平凡景象的细节,用纪实性手法取代戏剧性手法,于真实中表现现实。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看着影片中村民们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庞,每一个观众都会觉得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他们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和我们血脉相通的父老乡亲。
看着影片中的主角芦靖生处处碰壁,受尽委屈,尤其是看着四方乡书记韩素云素面的操劳容颜,没有谁不在心里暗暗惭愧自己对社会对他人付出的太少了,原本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多。下次单位里的扶贫第一书记回来,一定得对他好点,再好点。
还用再信誓旦旦的说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发扬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以担当无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昼夜兼程,砥砺前行吗?
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仪式感。
好的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2
“把贫困赶出生活的家园,这就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实现中华儿女千年的夙愿……”《千顷澄碧的时代》是一部聚焦主旋律、反映大众生活的文化影片,整个影片的呈现是始终保持自然生态的真实传递,同时也在戏剧性的冲突、乡土情怀的表达和叙事结构上达到了统一。影片以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的兰考县为原型,深情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一线人物群像,全面描绘了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小康画卷,深刻反映了中国完成人类文明史上最大数字人群摆脱贫困的伟大壮举。滚滚黄河奔腾不息,时代变革掀起朵朵浪花,而主角们正如浪花一朵,是无数信仰坚定的焦裕禄精神践行者中的一员,以涓滴之力,共同奋斗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
整个影片将英雄人物群像塑造完整的表现出来,没有将主要展现在扶贫工作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也并未将镜头聚焦在某个人物身上,塑造孤胆英雄。反而是通过副书记范中州、乡党委书记韩素云、驻村书记芦静生、村主任刘会泉、驻村干部崔丹燕、返乡商人修大强塑造了英雄主义的群像,讲述了坝庄、四方乡、兰考县的故事,这不仅仅是这几个乡村的扶贫故事,更像是在讲述千千万万扶贫人的故事。我们现在是真的迎来了千顷澄碧的时代。在影片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伟大的扶贫干部,他们脚踏实地却心怀理想,放弃小家,成全大家,将个人、家庭,完全的投入到扶贫工作的建设中,抛弃自我的享受,群众的生活才是他们切实考虑的部分,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怎么奔小康,怎么实现共同富裕是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这样的精神,无不令人感动。千顷澄碧,不知道倒下了多少代,又有多少这样为国为民的干部,多少勤勉奋斗的灵魂。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有过多少次的热泪盈眶,为国家的精神感动,为那些穷苦的农民感动,为祖国的情怀感动,为鞠躬尽瘁的农村干部感动,为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为他们努力生活的模样感动。中国扶贫的决心是巨大的,全国脱贫这样的举措也是其他国家不敢想象的,更无法做到的,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是以人民为主的国家,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国家和党心系人民,迫切想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全国脱贫。但是这个举措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都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强大的政府是做不到的。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入到扶贫工作中。很喜欢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写给焦裕禄的词,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祖国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踏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对国家长治久安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稳定发展,完成祖国的复兴之梦。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3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初读此诗,眼前呈现的是千里碧波层层翻滚,万里绿浪时时涌来的美丽画卷;看完《千顷澄碧的时代》这部电影时,心中激荡起阵阵波澜,当这波澜渐渐平静下来时,却汇成空明澄澈的一片汪洋……
看到芦靖生精心培育的蘑菇菌大棚被大雪压毁时,他急中生智,带领乡亲们连夜把菌种转移到老厂房里,并笑着对老书记说:“你的思路没有错,只是晚了20年。”我被他那股坚韧乐观的劲儿打动了,随后,韩书记又为此彻夜未眠,想出来了“三保险”的妙招,不仅为乡亲们的投资降低了风险,也为银行的贷款解决了难题,我真是深受启发。西工区的“心课堂”改革,是基于学生立场的大胆创新,这样的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彻底放手,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要老师在学生思维碰撞的时刻,能稳准狠地接住孩子们的话语,并适时准确地引导、提升,所以在“心课堂”的推进中,遇到困难,遇到瓶颈是在所难免的,刚开始,我也是热血沸腾,干劲十足,渐渐地,在困难中我的步子越来越小,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今天,看了电影,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干部身上那股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拼劲儿,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斗志,在课改的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影片最后,当听到那位二年级小学生的一封信,我一下子泪奔了,巾帼不让须眉,柔弱的身体里扛起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舍小家为大家,翻开历史,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哪一步不是这无数个有名的或无名的英雄,舍自己的小家而换来了我们大家的和平与安宁,繁荣与富强。让我们把这样的精神播撒在教育的沃土上,早日迎来“千顷澄碧溢校园”的美好盛景。
《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体会 篇14
2021年2月26日,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正式公映。影片讲述了证监会年轻干部芦靖生主动请缨到兰考县最贫困的乡村——四方乡坝庄村做驻村书记带领村里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看完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影片中透出的那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是片中人物以“涓滴之力”汇聚“千顷澄碧”的实干精神和豪情壮志。
当芦靖生激情满满地来到坝庄村,没想到村里的现实让他四处碰壁,老百姓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甚至处处刁难作对。已经贫穷了几十年,扶贫干部也换了几茬,每换一个干部就换一种想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老百姓已经对脱贫致富失去了信心。面对老百姓的质疑和冷嘲热讽,芦靖生也经历了短暂的迷茫,甚至想着当逃兵,但被县委副书记范中州骂醒。自幼没了父亲的芦靖生性格脆弱,他在范中州身上看到了一丝父亲式的温情,也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对土地、对老百姓的深厚情感。他放弃了逃走的念头,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带领村支书和贫困户去外地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从细小处做起,不断实验香菇种植技术,从尝试中找经验、从失败中找原因,一步一步把香菇种植业做强做大,到最后成立香菇种植合作社,老百姓从质疑到信任,再到拥护,最后拧成一股绳,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挥洒汗水和泪水,最终合力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
在电影中,我还看到县委副书记范中州这位老扶贫干部的妻儿弃他而去,他在经受痛苦煎熬后依然投身脱贫一线;看到四方乡党委书记韩素云父亲过世时她仍在贫困户家中走访;看到大雪之夜菌菇大棚被压塌,乡亲们举着火把、抱着棉被,不顾安危抢救蘑菇……一幕幕场景刻骨铭心,一个个故事令人动容。
影片结尾的一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铿锵有力,从兰考,放眼河山,千顷澄碧。娟娟细流,足以汇成江河,众人合力,定能聚起磅礴力量。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无数个扶贫干部不辱使命、不懈奋斗、迎难而上,以担当无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泪水和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砥砺前行,让我们向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