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1
近几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明确提出了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救灾救济工作领域腐败问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市政府职能部门,对20xx年以来全市在各县区自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重点检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低保的发放情况,通过检查调研,比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各项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拨付与管理情况
20xx年度接收省里下达(含省分中央补助款)民政救灾款515万元(含上年来款较晚,未能下达到县的20万元),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426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款44万元、灾区民房恢复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胁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款45万元;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156万元,其中:一般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灾区民房恢复)、匹配救灾粮差价补贴款56万元;县级及乡镇地方财政安排民政专项救灾款合计97万元;各县区上年结转累计368.8万元;各县区接收社会捐款合计32.5万元(不含为农村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捐款);各县区接收捐赠衣物合计5.4万余件(含新平县接受省厅分配上海市民捐赠的旧衣物4万件)。各县区救灾款收支情况详见附件《20xx年度救灾款收支结转检查情况表》。
检查结果表明:省市安排的救灾款已于当年及时足额下拨至县区;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大多数县也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如红塔区财政局对上级下达的救灾指标款,能够在收到上级拨款文件后十天内拨付到区民政局帐户);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总帐目清楚。
2、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xx年度全市支出救灾资金785.6万元(含县区本级安排部分):用于采购救灾救济口粮支出308.4万元,救助灾民贫困群众6.89万人次;用于采购、缝制救灾衣被和冬寒衣被支出194.1万元,采购衣被等救灾物资3.2件(套),救助灾民贫困户2.75万人次;用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受滑坡威胁村民进行民房搬迁建房补助支出190.3万元,得到资助的受灾农户1155户;用于因灾致伤致病灾民和特困群众就医治疗补助支出22.8万元,救助664人;用于火灾救助、临时安置灾民等救助支出70万元,救助4262人次。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民小组签字,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要件,领取款物时有本人签字;发放名册、审批表一应俱全,并且与县民政局的相关帐册相符;有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社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有的县还具体针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新平且出台了《新平县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
从检查的结果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基本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照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救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从实际抽查的12个乡镇17个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核算、发放等基层工作情况,并且随机抽查和走访43户受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救济款物领取情况看,总体来说,各地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到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另外,对救灾款物的监督,县级人大、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有的县已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考核。
二、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市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关注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三是促进了各县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视和规范;四是提高了社会对救灾救济工作的关注;五是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华宁、通海、澄江县政府已按市检查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数将20xx年度市里下达的指标款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县区救灾款物结存较多,有的县级财政在拨付上级下达的指标款中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通海县20xx年度市里下达的53.8万元指标款,在市检查组到县开展检查工作时尚未给予拨付。
2、大多数县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3、对于救灾款物的管理,部分县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如:易门县由于具体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一时不能全面熟练,对救灾款和捐赠物资的管理缺乏工作经验,不注重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汇总,致使有关资料显得有些零乱;有的县救灾救济工作和城乡两个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负责,工作中顾此失彼,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该记的帐没有及时记,该对的帐没有及时对,填报报表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村委会对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县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4、个别地方的民房恢复补助款长期未发放到户。如澄江县九村镇在滑坡搬迁工作中,镇政府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时将旧的危房及时拆除,把是否拆除旧房作为领取修房补助款的一个条件,使得一些一直没拆除危房的受灾户至今领未到补助款,有的补助款已在当地财政所摆放了3至4年。
5、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发现了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如部分村委会在发放花名册的签字过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四、几点建议
1、严格要求,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杜绝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救灾救济款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解决灾民和特困户基本生活的救命钱、保命钱,是灾民和特困户民生问题赖于保障的重要条件,能否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事关灾民和特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县区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避免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救灾款结存较多的县区,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灾区群众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对自救能力有限的灾民和特困户进一步实施救助,避免出现一方面有较多的资金结存,而另一方面需要救助的得不到救助的现象。
2、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完善手续,规范管理。救灾救济款物的使用与发放,要始终坚持“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采购救灾物资前,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使采购到的救灾物资质优价廉。发放过程中要始终按照相关程序操作,做到范围明确、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手续完备,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和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具体措施。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20xx年8月21日下通知要求执行的《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具体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公开发放,接收群众监督。
4、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民政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不定期给予跟踪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2
20_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大地震,政府和全国人民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行动。为了解公众对四川地震的关注和支持情况,对抗震救灾行动的评价,分析地震这个突发自然灾害对当前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了抽样电话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与两个月前(3月22日―28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从07年起每年在两会结束后,用相同的问卷表格调查城乡居民对社会政治形势的评价、期望,以及对政府各项服务能力、表现的评价。07年常规调查的调查时间是3月22日--28日,被调查者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92位城乡居民,调查方式是电话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目前阶段,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促使公众的人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空前高涨,社会心理环境短时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期内陡然提升,加快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公众诉求和所依赖的社会心理氛围悄然形成。
公众高度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97%的公众关注四川抗震救灾情况。其中,81.9%的人关注程度很高,15.1%的人关注程度比较高。对四川地震不太关注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3%。
91.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是经常长时间地收看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
电视是公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94.1%的公众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抗震救灾的情况。报纸和互联网是电视以外比较重要的辅助信息来源。分别有39.4%和34.2%的公众通过上网和看报纸来了解相关消息。广播听众占11.4%。
伤亡人数是公众对整个抗震救灾过程的最大关注点,关注的人数比例达29.4%。其他关注点依次是救援进程,灾情,灾民安置情况,捐赠情况,抢救出来的人数,学生儿童抢救情况,灾区重建,救援人员达到情况,伤员治疗情况,受灾范围,救灾物资的供应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抗震救灾的指示部署,疫情与防疫情况。
公众充分肯定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
93.0%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媒体报道的开放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其中,53.4%的公众认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38.6%认为开放程度有所提高。8%认为开放程度没有提高。
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8.6%的公众认为这次的电视报道不能满足自己了解这次抗震救灾情况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
95.5%的公众表示自己在5月19日14时28分为四川灾区的死难者进行了默哀。
93.4%的公众在收看相关报道时因为感动而流泪。其中,71.4%的人表示已经记不清流泪次数。22%的能回答流泪次数,其中男性次数平均为4.18次,女性次数平均为6次,男女平均次数为4.85次。没有流过泪的人只占6.6%。
这次抗震救灾中最让全国公众为之感动的事件依次是:① 军人在救灾中的勇敢表现(无提示提及率27.5%)② 灾区废墟及孩子伤亡的惨状(无提示提及率13.3%)③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无提示提及率11.25%)④ 救灾过程和救人场面(无提示提及率10.27%)⑤ 谭千秋等老师舍身救护学生(无提示提及率7.4%)⑥ 灾区人民表现出来的坚强(无提示提及率5.74%)⑦ 全国人民通过捐钱、捐物、献血等方式对灾区的大力支援(无提示提及率5.1%)⑧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婴儿并留下感人短信(无提示提及率4.76%)⑨ 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空前团结(无提示提及率3.3%)⑩男孩被救出后向敬礼(无提示提及率2.27%)
99.5%的公众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根据我们的调查,97.1%的人为灾区捐过款,4.7%的人平均捐过物,4.3%的人为灾区献过血,1.3%的人参加过宣传和募捐等不同形式的支援行动。
如果灾区需要,44.2%的公众表示愿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援抗震救灾,51.2%的公众表示愿意再度捐款,17.6%的人表示愿意捐物,10.5%的人愿意当志愿者,9%的人愿意为灾区献血,3.3%的人愿意领养灾区孤儿。
公众要求通过监督使捐款能够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
关于抗震救灾捐款的用途,参加过捐款和表示愿意再度捐款的被调查者中,51.2%的人希望抗震救灾捐款主要用于灾区重建,27.6%的人希望主要用于灾区学校建设,21.1%的公众希望主要用于安置灾民,17.2%的公众希望捐款主要用于儿童教育,10.6%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药品,10.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养孤儿,10.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食物,7.8%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救灾所需的物资,4.5%的人希望捐款能直接发到灾民手中,4.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赡养灾区孤寡老人,2.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恤死难者。另外,19%的公众认为只要捐款被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干什么都行,4.8%的公众希望捐款用于救治伤员等其它用途。
91.5%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社会捐款的发放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其中,82.5%的人认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很必要,9%的人认为必要性比较大,认为无所谓或没必要的人占8.4%。
在如何监督社会捐款的问题上,42.5%的公众希望政府机构(包括民政局、红十字会、审计局)加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35.4%的公众认为新闻媒体在监督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21.9%的公众希望公开捐款的使用情况,8.6%的公众希望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审计,8.5%的公众希望由捐款人组成专门机构参与对捐款使用的监督,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建议政府设立专门的赈灾物资管理机构并开设专门的网站公布相关情况。
公众积极评价政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96.5%的`公众肯定了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反映出来的应急反应能力。其中,77.2%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很好,19.3%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比较好,认为政府应急反应能力一般或比较差的人只占3.5%。与3月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的结果比较,公众对政府应急反应能力的评价在短短两个月内提高了15.89个百分点。
96.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明政府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其中,64%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32.9%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有所增强,3.3%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增强。与3月份的常规调查结果(80.36分)相比,政府的服务意识评分提高到92.14分,提高了11.78个百分点。
公众对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总体表现非常满意,满意程度为94.7分。与3月份常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社会心理环境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提高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高。在55.7%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38.1%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只有6.2%的人对政府的信任度没有提高。
政府形象明显改善。92.4%的公众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其中,57.3%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明显改善,35.1%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认为政府形象没有改善的人占7.7%。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次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在98.6%的公众中留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得分高达95.99分,相比3月份的评分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信任感得到增强。98%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94.7%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对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充满信心。其中,77.1%的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很有信心,19%的人信心比较大。公众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心指数为94.58分。
认为对办好北京奥运会的信心影响有限。80.6%的人认为地震和灾后重建不会对举办好20__北京奥运会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心理环境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间内被大幅度地提高。8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其它领域的工作会有明显的改进。其中,36.9%的人认为受这次抗震救灾鼓励,政府工作肯定会明显改善;52.1%的人认为政府工作可能会有所改善。与3月份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从85.45分迅速提高到了94.88分。这可能意味着地震发生以后,公众将按更高的标准来看待政府在下一步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并期待政府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提高公共治理能力、进一步放开新闻监督等政治领域的改革步伐能得到加快。
建言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关于迄今为止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教训。93.8%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中,79.3%的公众认为很必要,14.5%的人认为比较必要,6.2%的人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大。
关于地震预报。在回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预测地震的准确率还比较低。如果提前做出了正确预报,会减少灾区的生命财产损失。如果发出了错误的预报,会引起市民一定程度的恐慌,造成一定的损失。权衡利弊,您认为应该提前预报地震还是不应该提前预报地震?”时,90.8%的公众认为还是应该提前预报地震,2.8%的人认为不该提前预报地震。
其他建议。主要的是三个:提高建筑质量和抗震能力(无提示提及率7.3%)、改进地震预报工作(无提示提及率4.9%)、加快学校重建让学生恢复学习(无提示提及率4.8%)。其次是做好捐款和物资的管理、防止贪污和浪费(无提示提及率3.3%),以及加快居民住房建设,让灾民能够有房子住(无提示提及率3.2%)。其他的建议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继续为灾区捐款捐物、灾民向适于居住的地区迁移、重视灾民的心理治疗、做好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安置、灾区重建中要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对救灾工作的监督、普及防灾自救知识等。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3
近期,我行开展了合规执行年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期间,我依照总行下发的有关活动意见,并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前一阶段针对合规执行年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我认真的进行了个人行为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 ,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驻马店银行人,为了本行的前途,为了本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客户和形形色色事物,更加要求我们一线员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三、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
通过此次合规教育活动,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4
根据省旅游局《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苏旅规【20xx】4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统计工作,全面推动我市旅游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旅游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我局组织相关市(区)和处室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检查组
为扎实做好这次大检查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检查领导小组,市旅游局刘宁局长任组长,市旅游局季彬副局长、申强副局长任副组长,组员为各市(区)旅游局(办)负责人和我局各处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计检查的日常事务。
二、布置自查
按照全省旅游统计检查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七月中旬我局以泰旅发[20xx]76号文件,将检查工作的内容、时间安排及步骤下发到各市(区)旅游局(办)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随后,我局在统计职能下放工作指导过程中,对各市(区)旅游局(办)再次明确了检查工作,大部分单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自查情况,自查工作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开展抽查
此次旅游统计执法检查,是在本单位自查基础上,执法检查小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区)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检查。按照要求,对各市(区)至少抽查了3家以上。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对各市(区)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要求有关机构和人员伪造、篡改旅游统计资料,打击报复统计人员,对本部门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等问题。
二是对各市(区)旅游主管部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旅游统计调查或者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违法公布统计资料,违法泄露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等问题。
三是对旅游统计调查对象,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拒绝提供政府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等问题。
检查方法:检查组采取“听、看、查、议”的方法,听取单位统计工作情况汇报,查看被检查单位的统计制度、统计台帐建设情况,统计报表数据是否做到来之有源、取之有据,与上报数据是否相符。
四、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较薄弱。绝大多数单位“五有”工作不够完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统计工作无制度,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帐不够健全,统计资料移交、归档等方面管理较为混乱。
二是基层统计人员不稳定。由于旅游企事业,特别是旅行社固定工作人员较少,统计人员大部分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手较多(企业尤为突出),统计工作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导致基层单位统计工作与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有差距。
三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单位负责人及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统计执法检查没当回事,认为说了就了,迟报统计报表现象经常发生,有的经多次催报仍然迟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统计数据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
五、处理结果
对一些无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台帐、屡次迟报统计报表的单位给予限期改正,并写出整改意见的处理决定。通过这次旅游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工作在各单位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各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统计法律意识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