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列表页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2025-10-18 02:28:33工作总结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1

  第十二周,学校组织了第二届“秋实”杯教学展示活动,我们校区14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职校的公开教学活动。尽管有其他一些事耽误了全程听课,但我还是利用时间听了7位老师的课,听完这些课,感触颇多。这些课让我耳目一新,教师不是在刻意的追求某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将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中。收获颇多。

  纵观这些课,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纵观这几节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备课深挖教材、准备资料、教学方面等方面还是从课件的制作方面都能看出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课堂容量都很大。例如:奚菊华老师的美术课《适合纹样》,课前,奚老师收集了好多生活中看得到的纹样,既用媒体出示,又出示实物,让学生从感官上有了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携情进入课堂,自然大方而不矫揉造作,以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张方燕老师的音乐课就是很好的体现。她用她的激情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学音乐常识,品音乐经典。

  三、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巧妙,启发得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都能善于巧设问题,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合适学生的口味的,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对于提出的问题稍有难度的,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教师又能引导启发,稍加点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例如:顾敏捷老师上的《单价、数量、总价的两步计算》一课,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顾老师的提问,做练习,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师生互享、互进,共创有活力的课堂。

  师生互动,师生共勉,教师完全放下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一道成为这节课的学习者,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和谐而有活力的感觉。这一点在顾伟峰老师的烹饪课上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教学中,顾老师拿出一盘自己做的姜丝,让学生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够之处,同学们通过看、评,进一步领会了切姜丝的要领,也明白了自己在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结束时,顾老师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打分活动,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2

  开学以来,我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实施:主要领导抱抓教研组;主管领导包抓年级;各部门领导包抓班级的领导“三包”政策。数学组在朱校长的带领下,调课挤时间走进课堂,深入教学一线“推门听课 随机调研”,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我校新学期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贯彻课改理念的主要阵地,主管领导不定时进行随堂推门听课,听后立即组织人进行评议,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建议,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体现新课改理念,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生学转化为教学生会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朱校长也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位老师精心备好每节课,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真正落实新课理念。

  此次活动中所听课的优点:

  1、所听的几节课授课老师基本功和个人素质过硬,驾驭课堂能力尚好。

  2、授课教师们语言简练,没有都少过多语言。

  3、课前准备充分,没有无案执教或仓促上阵的现象。

  4、课堂思路清晰,特别是胡晓红老师,课堂组织能力好,善于鼓励表扬学生,教材把握好。

  此次活动中所听课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教师由于从初中调入,又转学科,知识体系不熟,对教材把握不太到位,导致课堂重点没有突破,教师教得累,学生课堂有些糊涂。

  2、有个别教师上课语速过快,说得太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是一味的'接受,失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低段教师上课普遍存在:课堂说的、练得太多,缺乏鼓励语言,缺乏中间游戏或短时间的休息。低段学生上课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短,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十几分钟以后大部分学生都在做小动作,课堂上混乱。

  4、有个别教师课前课件检查不细致,在课件中数据出错。

  评课后的建议:

  1、 课前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模糊之处要在课前与同课头之间互相探讨,做到准确把握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了重难点还要举一反三,处理好相关知识的外延知识点。

  2、 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倾听别人回答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认识与消化的过程。

  3、 建议在教授新知识之前,一定要同课头备课,探讨出本节课学生容易接受,在做题过程中准确的解题过程。尽量不要仓促上新课,学生做题后发现漏洞再去弥补,这样的现象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师会付出更多地将时间去亡羊补牢。

  4、 低段建议实施:在课堂上插入一些于授课内容有关的游戏增加

  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传授完成后让学生做2—5分钟的课间休息,让学生有一个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的过程。 在授课中间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歌稍做休息。

  次此会议教师们也进行了意见交换,让在坐的每为教师都能深刻的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及日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能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3

  12月10开始,我校开展了一学年班主任“推门课”活动,不打招呼,不固定时间,田校长随同白校长、宋主任和金主任推门听所有一学年每位班主任教师的课,这次活动是一学年新生课堂常规训练的延续验收检查。

  认真听课,是为认真评课。对照一年级新生课堂常规训练验收评价表观察衡量,所有的老师都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育人重在育心,仁德一小在关注学校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培养,将学生的培养聚焦到课堂,而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根的地方。核心素养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也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发现不足,即使可以到任何一级平台去展示,仍要备课、研课,打造助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是没有止境的。

  仁德一小大规模的听推门课,正在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进行中。推门,听与被听,虽是家常便饭,但所有教师都不能忽视——虚心,进步,改变……可以让家长们那一双双审视的眼睛更加充满信任!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4

  十月的天气骤冷,但我们心情激动。因为,我们很有幸地听到永州市教科所吴春来老师的精彩的作文示范课和作文教学“五五”法则讲座。其实早在两年前曾听过吴老师的一次课,着实被老师扎实语文功底和睿智的语言折服。这次一听到他的到来,心里确实有着激动和兴奋。老师的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娓娓道来,他的幽默质朴的语言,点点滴滴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以爱,学生一定会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爱吧,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好课堂。”一如吴老师自己所说,他的课堂就是充满“爱”的课堂。他选材用的是他自己发表的一篇作品《故乡》节选,文中传递的就是自己对故乡、对奶奶深沉的爱,这很自然地就给予我们在场所有人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氛围。在“情景中细描人物”的课堂上,吴老师指导学生在找读细节,就是在寻找人物诠释“爱”的方式;学生作品展示中,学生们呈现出的也是一个个感人的“爱”的片段。那一节课,我在学习写作方法之余,更多的在感受吴老师《故乡》中那份细腻的爱。

  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都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都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爱他们,就能够激励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能够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即便就是一个写作文在凑数字的学生,吴老师都会给予他“你已经学会了‘一会儿……又一会儿……’造句”、“你还学会了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等赞语,这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宽容,对学生的爱吧。

  爱的教育就是真教育,真教育就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真谛,而不仅仅只是在今天的作文教学探讨当中。吴老师的这些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我将好好体会其中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做一个有爱的教育人。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5

  2月25日,三小送课下乡来到我校。这次活动如一缕春风带给艺体教师们对新理念的清醒认识,像一场春雨滋润着艺体教师们干涸的心田。作为一名联小的兼职美术教师,我有机会亲耳聆听名师课堂,倍感荣幸。

  听了三小刘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茂密的花》这一课,我的收获很大。她整堂课环节自然流畅,并且注重了学科知识整合。刘老师在美术课堂中,先后两次让学生用词语来说一说春天的样子和花朵的样子,通过一些形容词的描绘来体会和想象花朵茂密的样子,注意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堂课环节设计巧妙,利用图片对比,解决教学重点问题。刘老师巧妙的将学生所制作的课堂作业(每人画出一朵喜爱的花朵)来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如何表现花朵茂密的关系。通过在黑板上画很多花朵让学生体会“茂密”的样子和对美丽的花朵画法,并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如何在画面上运用前后遮挡的关系来表现花朵的茂密,非常好的将教学目标进行落实,解决了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花的各种外形,先后选取了四种花朵为其概括外形(包括花朵的外形、枝叶的外形等)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基本型去表现花朵的外形,并可以适当的进行变化。

  刘老师在这一课中涉及到花朵的结构、花朵的不同外形、如何表现花朵的茂密等知识。学生进行作业展评。并说说“谁画的好?为什么?”在授课中刘老师娴熟的教学技法,从容的进度安排,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好榜样!

  《茂密的花》这一课知识容量大,我感觉能调整课时分为2课时授课就更好了(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今后我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听课,多探讨,虚心请教,及时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