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
一、 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部门的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 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有效教学探究,大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2、重视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工作要点
1、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2、让各教师充分发挥协作精神,要积极参与教研课的备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在评课时,积极大胆发表意见与建议,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5、积极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
6、坚持业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7、扎实开展校本研究,逐步增强科研实效。
四、教研活动与内容安排
周 次 活 动 内 容 负 责 人
第一、二周
1、 制定学科计划
2、 研究落实本学期的教研活动
3、 数学集体备课 科任
教导处
科任
第三、四周
1、 规范学校管理
2、 行政落班听课
3、 开展学困生的辅导
4、 做好月测方案 教导处
教导处
科任
教导处
第五、六周
1、 教研公开课
2、 新教材教法研讨
3、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评优
4、 抓好学困生的辅导 慧时
教导处
教导处
科任
第七、八周
1、 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 继续抓好学困生的辅导
3、 高年级月测
4、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教导处
科任
教导处
教导处
第九、十周
1、 教学常规检查
2、 开展学法研讨会
3、 抓好学生作业质量
4、 校本培训:电子备课交流研讨
5、 4月14---4月21视导课 科组长
教导处
教导处
教导处
第十一、十二周
1、 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进度
2、 进行中段考
3、 六年级进行“一模”
4、 作好月测准备
5、 基本功评比(教学片断.作业设计) 科任
教导处
教导处
科任
教导处
第十三、十四周
1、 低年级月测
2、 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讨论
3、 中考小结
4、 毕业班参加升中考试
5、 教研公开课 教导处
教导处
科任
教导处
第十五、十六周
1、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作文 WWW.zuoWenBa.neT )
2、 口算比赛
3、 教学常规检查
4、 继续抓好学困生的辅导 科任
科组长
教导处
科任
第十七至十九周
1、 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示范课
2、 抓好教学进度
3、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4、 写好学科工作总结 教导处
科任
科任
科任
第二十至二十二周
1、 抓好复习、继续辅导学困生
2、 组织学生期末考试
3、 六年级教材培训
4、 数学科组工作情况总结 科任
科任
教导处
科组长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二)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习。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 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 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习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习表现、课外数学学习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习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习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习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习方式
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习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四)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12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________?(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论何种类型的应用题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能自觉地去掌握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外地学生2人。从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认真程度不够,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差,全班成绩处于全镇中游。
针对以上的班级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上课专业听讲的.能力,积极思考发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作业书写端正,正确率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
(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五、教学进度表: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一、大数的认识(15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整理与复习
二、角的度量(4课时)角的度量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整理与复习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整理与复习
六、统计(7课时)
1、统计
2、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4课时)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6课时)总复习
期末复习